省防总专家组厅直系统处级后备干部成长记

26.07.2016  00:08

省防总专家组中有一批新生力量——省水利厅厅直系统处级后备干部,他们身份不一,有来自管理岗位,也有来自水利技术岗位;专业多样,有水工专业,也有中文专业、生态专业……“水利人”是共同标签,“省防总专家”的红袖章更是一份共同的责任与压力。

两种心思一种忧
      “心里没底,有些发怵……自己非水工科班出身,缺乏防汛抗洪的理论储备。”生态环境研究方向博士刘聚涛对7月19日晚省防总六点左右的那通电话记忆犹新。

面对水位高位波动、遭受长时间浸泡的圩堤,科班出身的水工专家高江林也有隐隐的担忧,“我虽有理论储备,但缺乏实战经验,有信心更有压力……而且我们对要去的圩堤缺乏透彻的了解,要在最短时间内制定最因地制宜的方案是很大挑战。

洪水无情,但高效制定更合理完备的险情处置方案,确保圩堤安全,保护百姓生命财产安全,“不死人、少伤人、少损失”的目标深深揪着33个专家组75名省防总专家的心,更是压在这批后备干部心上的一块巨石。

两处学习一齐下

不过现在好多了,压力虽然一直在,更多是来源于对圩堤险情的担心,原来的那三个没底(没知识储备、可能出现的情况没法预估、开出对的险情处理方子没底)逐步缓解了……”。7月23日,电话里的刘聚涛感觉舒了一口气,这也是防总专家后备干部群的一个缩影。从多重压力到单重担忧, 他们是如何做到的呢?笔者从他们的微信里和聊天中找到了部分答案。

7月19日,刘聚涛的朋友圈里分享了一篇《河道堤防抢险技术画册》的文章,并配文“学习学习,明天出发。”7月22日,省水科院防汛专家群里有一条@刘聚涛的消息:“文字已发至你QQ”,打听得知,是省水科院承担编制的《堤防防汛抢险手册》电子版。“没险情的时候,巡查之余,多看一点,也是以备不时之需”。据说查看学习经验丰富的专家在微信群实时发布险情处理图、配文处理方案,也成了防总专家组后备干部每日的“必修课”。据不完全统计,仅省水科院防汛专家微信群里累计发送现场图百余张,探讨险情处理30余起。

微信是后方阵地,前线跟着组长实战也是一招。省防总专家组多采用两到三人组合,组长为理论储备扎实、实战经验丰富型。看组长遇到浑水冒泡现象会仔细查看浑水面积、冒泡频率,询问出现时间、地质条件、过往险情史及处理方式,事后再全面了解类似险情发生的原因及对策,“理论上我就前进了一步,再跟着组长多处理几次,实战上就又进步了”。

两手工作一起抓

处级后备干部在单位大多担任部门负责人职务,但他们始终坚持“离(单)位不离岗”。

防汛是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去一线必须去,这是自己能尽的力;日常工作不能丢,作为部门负责人这也是要保证的。”胡松涛说。笔者得知,作为省水科院办公室负责人的胡松涛,是一将带着四个兵,而且其中三人是办公室的新兵,处理事情的经验不足。胡松涛一组驻守鄱阳县芙蓉堤13天,通过微信、电话处理签收文件四十余件,利用晚上审核文字材料10余份。省水科院办公室黄思琪说,“好多时候给胡主任打电话都是听到呼呼的声音,以为电话故障,后来问了才知道是在堤上。

日常工作不丢,防汛一线工作更是扎实。根据省防总统一调度,防总专家组主要负责险情技术指导,堤上巡查主要由当地力量负责,但巡堤、查险、抢险都被防总专家组列为自身自责。余干县康山大堤省防总专家组雷声说,“我习惯早上5点多跑步,傍晚散散步,就干脆去堤上,顺便看看有没有新情况,碰见巡查的人就聊几句哪里的险情怎么样了……一举多得”。鄱阳县西河东联圩高江林组7月10日晚处理泡泉险情从晚上10点持续到凌晨2点,专家组全程在场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