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里可耕田 看九江县如何实施农业综合开发

10.08.2014  22:22

    江新洲万亩平原上一望无际的油菜花;岷山、涌泉休闲采摘基地里飘香的瓜果;仙客来种植基地丰收的灵芝;狮子、新合的大棚蔬菜基地长势喜人的蔬菜……在九江县,一年四季都有极富当地特色的农业综合“节目”,吸引人们前往欣赏和品尝。该县着力推进农业综合开发,一块块昔日的“望天田”变成了“聚宝盆”,农户、基地加企业“一条龙”的发展模式,更是让产业开发扬起了风帆。近日,记者对该县农业综合开发进行了采访。

     基础设施建设,打造聚宝盆

    在江洲镇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一条条笔直的机耕路直通田间地头,一条条灌溉排涝渠畅通无阻,一片片绿叶舒展的棉田生机勃勃。“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后,羊肠小道变成了宽敞的马路,通畅的水渠让我们再也不用看天吃饭了,无论旱涝都能保收成。”近日,九号村村民涂其民一大早就驾着农用三轮车沿着大路驶到了自家的田头,化肥、铁锹、喷雾机等农用设备也搭着“顺风车”来到了田间。

    2013年,该县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总投资1020万元,在江洲实施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并整合农业、林业、科技等资金60余万元,改善农业基础设施。目前,通过项目实施,已改造中低产田7900亩,新增灌溉面积4700亩,改善除涝面积5200亩,增加农田林网防护面积3000亩。如今,旱能灌、涝能排,阡陌交通,荒野变沃土,全县新增棉花生产能力352.6万公斤,油料128.6万公斤,直接受益农户1260户,农民收入增加总额273.3万元,新增种植业总产值331.7万元。

     农业产业开发,拓宽致富路

    这些日子,九江水梨已经上市了,凌华实业董事长邓丽华一边打点着梨园,一边忙着在外跑市场。“往年水梨缺乏保鲜等一系列商品化处理措施,都以初级产品的形式上市,没有增值潜力。”邓丽华介绍说,今年,在县农业综合开发办的支持下,公司投入205万元建起了万吨水梨储藏保鲜基地。现在,摘下来的水梨一部分走市场,另一部分实行储藏加工,提高水果产后效益,不但规避了市场风险,还挖掘了增值潜力,当地将有350余户农户受益。

    随着农业开发的大力推进,“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体系,使原始的农产品经过深加工开发和转化实现了增值,农户的利益也达到了最大化。政府还在政策、资金等方面为企业提供优惠政策,使企业步入发展快车道。该县整合各项资金建立起来的规模分别达800万元和400万元的生猪、食用菌产业信贷担保基金,每年可撬动产业发展资金6000万元,为企业、农户提供信贷服务。项目运行以来,已累计为28个生猪养殖主体担保贷款3090万元,为两家食用菌规模种植主体担保贷款250万元,年新增生猪出栏10万头、新增食用菌种植户400户。

     品牌农业建设,提升竞争力

    在庐山脚下的优质灵芝生产示范基地,农民王殿宝正仔细查看灵芝生长情况,面对这些“宝贝们”,他笑得合不拢嘴:“有‘仙客来’这个大品牌撑腰和先进技术的支持,不愁卖不出好价钱。”目前,仙客来生物科技公司产品已达100多个品种,远销俄罗斯、日本等国家,年产值达2亿多元。

    与此同时,该县按照“一区三园四带”农业产业规划建立起来的基地也有了品牌效应,涌泉长岭葡萄、岷山吉祥杨梅基地成了市民休闲游的好去处,狮子东龙、新合凌华蔬菜基地满足了九江百万市民的菜篮子需要。该县还专门出台扶持政策,对龙头企业创立品牌等予以重点扶持,以品牌引领农业产业化发展,提升市场竞争力,并积极组织、协调农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参加各地的农展会,提升品牌影响力。(刘英权 董芳 记者 练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