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得见 触得着 信得过 

14.10.2014  14:06

最近,常来南昌市广润门集贸市场买菜的张大妈心情不错。她说,以前来这总蹭一脚泥水,又腥又臭;现在这里古香古色、面貌一新,就像逛超市一样,政府真是办了件好事。该市场的变化,缘于西湖区在教育实践活动整改落实阶段,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菜场“脏乱差”问题,投入近亿元对全区19个集贸市场进行升级改造。

以问题为导向,以群众为核心。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入整改落实阶段之后,南昌市将“群众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作为检验整改成果的唯一标准,集中力量解决了一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难点问题,让群众竖起了大拇指。

看得见的成效——

措施实打实,整改面对面

前不久,南昌市针对信访积案,创新第三方评查认定方式,梳理出完全有理和部分有理的积案51件,一举化解22件。在全市教育实践活动整改落实阶段,像这样实打实的整改举措一项接一项:群众反映一些部门“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市委便制定出台办法,专项整治;群众反感干部选拔任用上的人情关,市委便通过疏堵结合、标本兼治,大力整治“跑官要官、说情打招呼”的不正之风……

为使整改措施更有成效,市委常委会3次征求各方意见,通过一整天封闭式研究讨论,制定了“两方案一计划”,确立了7个方面31项整改任务、38项47个专项整治任务以及37个制度建设项目。同时,通过“整改面对面”活动,现场回应群众诉求159条,收集群众意见建议160条。对整改任务,以桌牌、口袋书、宣传海报等形式,送到群众手中,接受监督。

目前,通过认真整改,上级转办事项86件,完成81件;具体问题13447个,解决12419个。全市各活动单位确定的2529项专项整治完成2043项;3171项制度建设完成2584项。

触得着的变化——

解群众之急,办群众之事

今年9月,新建县针对入学难,在县城新办了3所学校,解决了600余名农民工子女的就学问题。未来两年,该县还将通过增容扩量,基本解决县城的入学难问题。入学、就业、看病、住房……在南昌市委确立的47项专项整治中,有20项直接关系群众的这些切身利益,真正让群众感受到了触得着的变化。

城市脏乱影响生活工作,南昌为此实施“旧改棚改、治脏治乱、拆违拆临、建绿透绿”工程。通过11个旧城改造项目,改善了大批棚户区居民的居住条件;通过两轮拆违拆临,拆除点位764处,建绿还路88处,使城市环境大变样。医患纠纷影响社会稳定,南昌为此成立医患纠纷调解中心,使纠纷量下降20%。

一系列惠民之举让整改触动了群众的心。调查显示:26.8%的人感觉“变化很大”,58.9%的市民认为城市环境“比之前好一些”。

信得过的承诺——

破短期效应,立长效机制

要整改落实,更要建章立制,如此方能取信于民,南昌市委常委会班子深刻认识到这一点。为此,他们带头示范,以刚性制度来加强自身建设,使得常委会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市委中心组理论学习、市级领导公务活动新闻报道、市委常委会严肃党内组织生活等一系列工作机制率先建立健全。

有了他们的率先垂范,各方面的机制应运而生。在联系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方面,市委以“连心、强基、模范”三大工程为载体,进一步完善了以“民情家访”、“在职党员进社区”为重点的经常性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机制;在城市建管机制方面,市委通过制度创新,即将推出《关于创新城市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在整改落实阶段,市委围绕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建立的各项制度有37项。而与这37项制度同步建立的,还有一个节点清晰、分工明确的跟踪问效机制,防止制度流于形式、束之高阁。

有效的制度构建,推动了教育实践活动中反映出的突出问题马上改、改到位,让群众相信教育实践活动不是一阵风,而是持久战。(记者 殷 勇)


官方微信

人民微博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