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旅游与交通擦出怎样的火花

03.03.2017  15:43

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

旅游+交通:融合发展相互促进转型升级

 

 

  日前,交通运输部、国家旅游局、国家铁路局、中国民航局、中国铁路总公司、国家开发银行六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若干意见》提出,到2020年,我国将基本建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特色突出、服务优良的旅游交通运输体系。


  《若干意见》的出台,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是适应大众旅游时代要求、着力解决旅游业瓶颈制约和游客出游难点痛点问题的有效举措。文件凝聚了六部门的共同努力和众多专家学者的智慧,将推动新形势下交通运输业和旅游业深度融合、相互促进、共同转型升级。


  《若干意见》坚持需求导向,从当前我国快速崛起的大众旅游对交通运输新需求出发,提出构建“快进慢游”旅游交通网络。依托高铁、城铁、民航、高等级公路等构建 “快进”交通网络,提高旅游通达性和便捷性,要求通往4A级景区要有一种以上快进交通方式,通往5A级景区要有两种以上快进交通方式,并根据景区旅游接待规模确定公路建设标准;推进建设集“吃厕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慢游”交通网络,因地制宜建设旅游风景道,根据旅游业发展要求建设自行车道、步行道等“慢游”设施,打造具有通达、游憩、健身、教育等功能的主题线路,支持红色旅游景区、民族特色村寨、风情小镇的旅游公路建设。通过加强“快进慢游”旅游交通网络建设,更加方便游客出行,更加丰富游客的旅游体验。


  《若干意见》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出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游客需求为导向,适应新需要、创造新供给。在增加旅游交通供给方面,增开旅馆列车等特色旅游专列,推出遗产铁路旅游线、精品铁路旅游线,开发适合旅游特点的特种观光列车;统筹开发利用公路沿线及自身资源,发展旅游风景道,形成有广泛影响力的自然风景线、历史人文线、红色文化线;支持发展海上邮轮旅游、内河游船旅游、水上游艇旅游,鼓励支持航运企业拓展邮轮旅游航线;鼓励开发空中游览、航空体验、航空运动,建设低空旅游产业园、通航旅游小镇等。支持运力闲置的客运班车向旅游包车转型。在改善旅游交通服务方面,鼓励机场、车站、码头等客运枢纽拓展旅游服务功能,高速公路服务区增设游憩、娱乐、购物等功能,鼓励在公路路侧富裕路段建设驿站、营地、观景设施和厕所等。在提升旅游交通服务质量方面,推进不同运输方式的客运联程系统建设,提高联网、联程、异地和往返票务服务水平,推广设立异地城市候机楼,推进空铁联运服务,完善全国汽车租赁联网,实现一地租车、异地还车。通过这一系列措施,为广大旅游者提供更加多样化、个性化和舒适性的产品和服务。这充分体现大众旅游时代交通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基础保障,旅游业发展也为交通运输业转型升级创造了新机遇新空间,旅游与交通相互融合、相互促进。


  《若干意见》高度重视旅游交通安全,着力强化安全保障,要求健全完善临水临崖路段、视距不良路段、陡坡急弯路段等特殊路段的安全保障设施。健全旅游客运驾驶员、船员培训、考核、监督机制,完善房车准驾制度,健全旅游交通应急预案,监督旅行社必须选择具有合法资质的旅游运输企业和车辆承接旅游团队,并签订规范的包车合同。


  为进一步增强交通旅游融合发展的协调性和有效性,《若干意见》要求各省区市交通运输、旅游等部门建立健全交通旅游融合发展协调推进机制,建立交通、旅游数据共享机制,加强市场监管和信用体系建设,建立违法违规企业和从业人员“黑名单”制度,共同开展试点示范工程。要进一步拓宽投融资渠道,鼓励整合旅游资源和土地资源实现沿线旅游交通运输和旅游资源开发一体化发展。“十三五”期间国家开发银行将提供不低于2000亿元优惠贷款,利息原则上不高于央行同期基准利率,期限可达30年。这些政策措施,将为交通运输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协同发展、高效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下一步,国家旅游局、交通运输部等部门将加强对《若干意见》宣传落实和督促检查,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专访:

迎接大众旅游时代促进旅游与交通深度融合
——专访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

 

 

  中国旅游报记者:为什么要联合相关部门出台《若干意见》?


  李金早:旅游与交通密不可分,交通是旅游的基础支撑和先决条件,旅游是交通难以或缺的业务领域,两部门的融合发展具有客观必然性。随着大众旅游时代的来临,交通为旅游带来了便利,旅游为交通创造了新的发展空间,旅游与交通融合发展的趋势越来越强劲。《若干意见》的出台顺应了这一客观趋势,具有重大意义。


  一是适应了大众旅游时代的发展要求。大众旅游时代,游客的出游频次大增、方式灵活、需求多样,客观上要求旅游与交通更紧密融合,为广大游客提供更安全、更便利、更舒适、更开心的旅游交通产品和服务。


  二是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重要突破点。在经济新常态下,旅游和交通都面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问题,旅游与交通的融合发展可以催生新的旅游交通产品和服务,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三是为贯彻落实《“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提供了重要保障。《“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加强旅游交通建设,做好旅游交通发展顶层设计,改善旅游通达条件,推进乡村旅游公路建设,优化旅游航空布局,提升铁路旅游客运能力。这些都需要旅游与交通部门的通力合作、融合发展。


  四是为全域旅游发展夯实基础。全域旅游要实现的是开放式发展,注重拓展旅游发展的空间,打破地域分割、交通阻隔等制约因素,走全方位开放之路。交通与旅游的融合发展,有利于破除阻隔制约因素,推动全域旅游工作走向深入。


  国家旅游局将抓住《若干意见》出台的契机,深入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新理念,积极协同联动相关部门,通过推动旅游与交通的融合发展,发挥好旅游业在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中的积极作用,开启一段旅游供给侧改革新征程。


  中国旅游报记者:《若干意见》在推动旅游与交通融合发展方面有哪些具体有效举措?


  李金早:《若干意见》的亮点很多,解决了很多实际问题,概括起来,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把交通和旅游功能纳入统一规划,统筹考虑交通、游憩、娱乐、购物等旅游要素和旅游资源开发。比如,要求各地在编制旅游交通基础设施发展规划时,将旅游标识标牌、观景设施与交通基础设施统一规划、设计。


  二是为游客构建更加便捷高效的“快进”交通网络,为游客节省时间成本。依托高铁、城际铁路、民航、高等级公路等“快进”交通网络,力争实现一种及以上“快进”交通方式通达4A级景区,两种及以上通达5A级景区。加快干线公路与景区公路连接线以及相邻区域景区之间公路建设。同时,做好自驾车房车营地与交通干线之间联通公路建设。


  三是为游客构建更加舒适的“慢游”交通网络,充分满足游客的旅游体验需求。因地制宜建设旅游风景道,支持红色旅游公路建设,支持通往少数民族特色村寨、风情小镇等旅游景点的乡村旅游公路建设。建设集“吃厕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慢游”交通网络。


  四是拓展交通设施的旅游功能,让游客在旅途中时时处处都感受到贴心服务。首先,客运枢纽要增加旅游功能,增强自驾游服务等功能,有条件的城市可建设邮轮旅游集散枢纽;其次,高速服务区要增加旅游功能,临近高速公路具有观景价值的地方,可与景区联合设置服务区或停车区;最后关注的是,普通公路也要完善旅游服务设施,在路侧空间富裕路段设置驿站、简易自驾车房车营地、观景台、厕所等设施。


  五是提升旅游运输服务质量,让客运服务更加切合游客需求。在黄金周、小长假等重大节假日期间开通至主要景区景点的旅游专线、旅游直通车,定制旅游线路。推进运力闲置的客运班车向旅游包车转型。完善省内客运联网售票系统,设立跨省区联网售票平台,提高联网、联程、异地和往返票务服务水平,推广设立异地城市候机楼。建立交通、旅游数据共享机制,促进交通旅游大数据应用。


  六是创新交通旅游产品,为游客提供新的出游选项。增开高铁、豪华列车、旅馆列车等特色旅游专列,开发适合旅游特点的特种观光列车等装备;开展通用航空旅游试点,加快通用机场建设,开辟重点旅游城市及符合条件的旅游区低空旅游航线;发展邮轮旅游,形成分布合理的邮轮开发港口体系,建设邮轮旅游集散枢纽。


  中国旅游报记者:《若干意见》将会对我国旅游业的发展产生哪些重要的影响?


  李金早:《若干意见》的出台是旅游业和交通业的大事,大量的企业将因此获利,大量的游客将因此获益,对两个行业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对旅游业来说,更是影响深远。


  首先,对于旅游行业来说,《若干意见》的出台将极大地破解旅游业发展的瓶颈制约。长期以来,旅游业发展面临很多制约,比如旅游和交通规划衔接问题、景区“最后一公里”问题、房车准驾问题等。对于这些瓶颈制约,《若干意见》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比如交通与旅游功能纳入统一规划、构建“快进”“慢游”交通网络、推动完善房车准驾制度等。旅游业将因此得以释放更大活力,发挥更大的综合带动作用。


  再者,对于游客来说,《若干意见》的出台将解决游客出游中的很多痛点和难点。如停车难问题、假期出行拥堵问题等。《若干意见》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增加交通设施旅游功能、节假日开通定制旅游线路等措施。《若干意见》的落地实施,将为游客带来更安全、更便利、更舒适、更开心的旅游交通体验。


  还有,对于企业来说,《若干意见》的落地实施,为旅游和交通企业开辟了很多崭新的市场,如集“吃厕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慢游”交通网建设、普通公路沿线配套设施建设、旅游交通装备制造等。这将极大地调动企业积极性,激发市场的“内生动力”,为游客带来更加丰富的旅游交通产品和服务。


  中国旅游报记者:《若干意见》提出了很多切实有效的政策,如何保障这些政策落地实施?


  李金早:首先,旅游和交通部门要完善协调推进机制。要分工明确、协同联动,强化对旅游交通规划技术指导。尤其是要探索建立低空飞行、邮轮等旅游交通新业态的协同管理模式。


  其次,拓展旅游与交通融合发展的投融资渠道。积极争取开发性、政策性等金融机构信贷资金支持。国家开发银行“十三五”期间提供不低于2000亿元优惠贷款。此外,积极探索基础设施特许经营、政府购买服务、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等模式,鼓励整合旅游和土地资源,实现沿线交通运输和旅游资源开发一体化发展。


  再次,加强市场监管及信用体系建设,同时发挥试点示范的引领作用。健全违法旅行社、旅游客运企业和从业人员“黑名单”制度。打造一批特色突出的旅游风景道示范工程,鼓励结合地域特色研究制定旅游风景道建设标准导则。


  最后,国家旅游局还将积极会同交通运输部等部门加强对《若干意见》宣传落实和督促检查,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将会同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实施国家旅游风景道示范工程,继续推进自驾车旅居车营地建设,推出一批自驾游线路。


  总之,《若干意见》将有助于对焦发展中的实际困难和现实需要,通过确立很多具体的目标,进一步形成工作抓手,确保抓铁有痕、踏石留印,进而实现真正的“有的放矢”。

 

 

评论:

携手为大众旅游铺就坦途

 

 

  “旅游要发展,交通需先行。”交通运输部、国家旅游局、国家铁路局、中国民航局、国家开发银行、中国铁路总公司等六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促进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这是贯彻落实《“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推动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旅游业与交通运输业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


  近年来,我国旅游交通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但与大众旅游时代人们越来越旺盛而多元的旅游出行需求相比,旅游交通网络体系待完善、旅游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待加强、旅游交通出行服务品质待提升等问题仍然存在。每到节假日或周末,通往主要旅游城市的铁路、民航“一票难求”,连接重点景区的高速公路等车流拥堵,影响了人们的旅游心情,制约着旅游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推进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必将进一步扩大交通运输有效供给,优化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条件,加快形成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新格局。


  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是大众旅游时代的迫切要求。大众旅游时代,旅游散客化和个性化特征日益明显,客观上要求交通与旅游融合发展,催生新的业态、满足新的需求,迫切需要交通运输业与旅游业统筹协调、深度融合、共赢发展,促进交通运输与旅游业发展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是优化旅游业改革发展基础条件的必然要求。交通运输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支撑和先决条件。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将进一步提升旅游交通条件,产生新的业态产品,便利人民群众外出旅游,为旅游业进一步繁荣发展创造更加完善的交通基础。


  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是拓展交通运输业发展新空间的重要选择。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将进一步扩大交通运输有效供给,提升交通运输服务品质,催生新的交通运输业态,对深化交通运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重要意义。


  旅游,旅是基础,游是根本。交通运输和旅游业关联度高、紧密性强,推进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意义重大、任务艰巨,亟须加以务实推进。


  推进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需要强化部门合力。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涉及交通、国土、银行等多部门,这就要求各部门要建立健全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的运行机制,携手并进,合力推进,务实推动,共促发展,进而保证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顺利开展、见到实效。


  推进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需要直面市场需求。当前,我国旅游需求将呈现爆发式增长,对旅游交通的通达性、便捷性、舒适性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就需要旅游交通建设围绕满足游客不断增长的旅游需求,针对当前旅游交通存在的问题和短板,切实增强旅游交通有效供给,构建“快进”“慢游”旅游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形成高速、特快、普速、慢游的多层次旅游交通产品体系,提升旅游交通服务品质,确保让广大游客游得开心、游得安心、游得放心。


  推进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需要发挥市场作用。要发挥政府规划引导和政策支持作用,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激发企业创新的内生动力,不断创新旅游交通产品和服务,构筑创新发展新环境。进一步创新模式,形成多元化旅游交通发展投融资格局,积极探索采取基础设施特许经营、政府购买服务、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等模式,实现旅游交通资源的有机整合。


  《若干意见》是交通运输行业与旅游行业融合发展的引领性文件,将有力地推动交通运输和旅游等相关部门携手共进、务实推动,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进一步优化旅游交通基础设施,提升旅游运输服务,丰富旅游交通产品,为大众旅游铺就坦途,让人民群众有更多出游选择,为经济社会振兴发展贡献力量。


  编辑:章婧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