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兵法”,克敌制胜——看江西省防总专家如何打赢险情应对持久战

12.08.2016  04:04

7月以来,江西省长江沿岸和鄱阳湖区域防汛形势紧张,省防总于7月8日15时启动了II级响应; 8月5日14时,省水利厅结束防汛Ⅳ级应急响应,进入正常防汛期,这标志着江西省已基本完成今年的防汛抢险关键期任务。在一个多月的防汛抢险战役中,省防总专家和广大军民团结一致,发挥集体智慧,干净利落地打赢了这场持久战。下面让我们看看他们是如何巧用“兵法”战胜各类险情的。

一、坚壁清野、拉网巡查,让险情无处藏身

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及早发现各类险情,是打赢防汛抢险战役的关键一环。为此,省防总及时组织专家编撰巡堤查险“46553”要诀,并下发了《关于抓紧开辟重点圩堤巡查通道的紧急通知》,大大提高了巡查的效率。实践证明,很多险情能够在第一时间发现,正是由于巡查通道顺畅,并按“46553”要诀的要求,坚壁清野,消除了许多为险情提供庇护的灌木和草丛,同时24小时不间断地拉网式巡查和地毯式搜索,让险情无处藏身。

二、穷追猛打、各个击破,让险情无路可逃

针对频繁出现的管涌险情,他们拿出了最有效的法宝—反滤围井。反滤围井是在管涌出口周围用土袋或井筒等围成低堰,并在堰内按反滤级配要求填筑反滤料,制止涌水带砂,留有渗水出路,既可避免管涌通道内的细颗粒被渗水带出,又可降低附近渗透压力,使险情得以稳定。然而,管涌绝不会如此轻易就范,它们总在想方设法寻找新的出路,妄想卷土重来。对此,他们牢记“宜将剩勇追穷寇”,对于新出现的管涌险情,他们发现一处、治理一处,绝不让它们有丝毫喘息之机。同时,针对所有筑好的围井和周边地段,他们定期观测,一旦发现险情反复或出现新的变化,保证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直至把所有的管涌险情扼杀在围井中。

三、赶狗入巷、集中围剿,让险情全军覆没

由于长时间高水位浸泡,部分堤防背坡发生散浸和脱坡。针对这类险情,他们兵来将挡,采取在堤脚筑起透水砂袋、背坡开挖导渗沟的治理方式,以达到稳定堤脚、滤水还坡的效果。第一步,他们在脱坡堤段的堤脚处筑起透水砂袋,并在砂袋外开挖排水沟将水流导入下游,这样既能对脱坡体进行阻滑,又能保证堤内积水顺利排出,为下一步在堤身开导渗沟创造条件;第二步,在脱坡堤段开导渗沟,从脱坡或散浸渗水的最高点起,至堤脚透水砂袋止,开挖若干条互相连通的竖沟和斜沟(呈Y字型),并在沟内填铺反滤料,使堤内渗水从导渗沟中集中排出,并在堤脚处的透水砂袋进行二次反滤。与兵法中用计将来犯之敌诱入穷巷、一举歼灭有异曲同工之妙,“透水砂袋+导渗沟”的治理方式就是将脱坡和散浸险情一步步逼入绝境,使其全军覆没。

四、十面埋伏、请君入瓮,让险情消于无形

部分“两水夹堤”的险工险段,由于背坡堤脚处的管涌发生在水下不易发现,而且要在水下填筑数量较多的围井将面临施工难度大、耗时长的困境,不利于开展抢险。面对这样的难题,他们自有妙计,首先在已发现的较大管涌出口处填筑围井,并按级配要求填充反滤料,控制住该处险情,然后在围井外围较大范围内再修建一道月堤形成封闭围堰,通过抬高围堰中的水位蓄水反压(俗称养水盆),防止围堰中再出现其它的管涌出口。这样就将不利因素转化为有利条件,并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包围圈。与兵法中在敌人必经之路设伏类似,养水盆的作用就是十面埋伏、请君入瓮,让管涌险情消于无形。

五、强援压阵,稳定军心,让险情知难而退

面对堤防背水坡发生大面积滑坡的重大险情,他们临危不乱,在强敌压境时,稳稳站住阵脚。他们在滑坡体的下部滩地筑起一道透水压浸台(若背水坡紧挨水塘,没有滩地或者发生的是沿基面深层滑动,则首先需要进行填塘固基),阻止滑坡的继续发展,在此基础上,将滑坡体上部或全部土体挖除,挖除的土料可以压在堤脚,但需注意不能阻塞反滤通道,然后在已挖除的滑坡体上每隔一段距离设置一条透水砂袋支撑。有了透水压浸台和透水砂袋的强援压阵,滑坡堤段自然能稳定下来,险情就知难而退了。

六、加高城防、全力固守,让险情乖乖投降

在水位持续上涨快接近堤防顶高程的危急时刻,他们万众一心,抢修子堤挡水,以应对可能发生的风浪和漫溢险情。子堤的修建必须在堤后留有余地,便于抢修人员往来奔走。另外,子堤必须全段同时开工,分层填筑,保证其防渗性能,决不可等筑完一段再筑另一段,以免洪水从低处漫进而措手不及。筑好子堤后,他们全力固守,让险情无法进犯,只能乖乖投降。

七、结语

防汛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它需要我们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进行科学分析和决断;也需要我们审时度势,充分利用一切有利条件与洪魔抗争。在江西省一个多月的防汛抢险战役中,省防总专家和广大军民向我们证明了他们既是科学家,又是艺术大师,还是善用兵法的智谋之士;他们充分体现了团结、求是、务实、创新的水利精神,这值得我们永远传承和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