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北京高考加分政策,看过来!

01.06.2015  12:58
原标题:2015北京高考加分政策,看过来!

北京市教委微信公众平台“首都教育”发布《2015北京高考高招六大重点改革事项》,其中的高考加分瘦身政策参照了教育部发布的《教育部国家民委公安部国家体育总局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关于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意见》。

2014年,按照三年早知道原则,全国执行《教育部国家民委公安部国家体育总局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关于调整部分高考加分项目和进一步加强管理工作的通知》,而2015年又进行如此大刀阔斧的加分瘦身行动,可见高考加分问题的严重性和迫切性。用教育部的文件上的话来说,就是要“着力解决当前群众反映最强烈、矛盾最集中的体育、艺术等特长加分和地方性加分问题”。

下面,笔者将站在考生和家长的角度以个人观点分析2015年北京高考加分政策发生了哪些变化。

为了能更加清晰地说明,笔者以2014年北京高考加分分项数据为基础,假设2015年有同样数量的这些加分考生,执行教育部等五部委和北京市新的加分瘦身文件后,将会产生一种什么样的影响?

第一类:教育部决定取消的全国性加分,2014年706人,2015年略有减少。

第二类:教育部决定保留的全国性加分,2014年276人,2015年不变。

北京市严格执行教育部的文件,这部分加分项目全部保留。并且分值也不变。因此人数仍然是276人左右。

第三类:北京市地方性加分,2015年三好和优干取消,少数民族保留, 人数6846人。

据北京市教委副主任付志峰在北京两会上透露,教育部要求地方性加分最多只保留一项。北京市严格执行教育部的文件,彻底取消了“北京市三好学生”、“北京市优秀学生干部”加分项目;对少数民族项目进行了调整,2015、2016年少数民族考生加5分投档,仅适用于北京市属高等学校招生录取,从2017年起,加分考生范围调整为“从边疆、山区、牧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在高级中等教育阶段转学到本市就读的少数民族考生”,分值5分,也仅适用于北京市属高等学校招生录取。据此,2015和2016年年北京市少数民族加分将保持在6800人左右不变。而2017年之后,剩下的符合条件的数量极少。其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第四类:同等条件优先录取 2014年627人,2015年将只保留部分项目,人数192人。

同等条件优先录取只保留残疾人民警察、因公牺牲人民警察子女、一级至四级残疾人民警察子女和退出部队现役的考生,人数预计192人。

需要说明的是,《2015北京高考高招六大重点改革事项》 对“相关军人子女”(2014年244人)的照顾项目是否保留并没有提及。事实上所谓“相关军人子女”是指的北京卫戍区政治部和北京市教委联合发布的《2012年北京市军人子女教育优待实施细则》中提到的符合驻守边疆、海岛、高风险等五项条件的军人子女,他们“参加高考并达到有关高等学校投档线的,应予以优先录取”(即所谓“达线优先录取”),这个规定在北京2012年高考开始执行,在具体执行时是这样做的:军人子女高考成绩达到批次控制线未被录取的,经征求本人意见,由北京市高校招生办公室协调符合投档要求的市属高等学校调剂录取,有关高等学校应当予以积极配合。从《北京市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中看出这项政策得以保留。由于这项政策与常规照顾政策在的优惠方式很不相同,在高招投档的时候并不体现,因此笔者在估算2015年照顾人数的时候没有计入。

总结:

1.2017年后北京市继续保留的高考加分总人数将不超过300人,大致相当于目前加分总人数的不足3%。这部分加分项目人数很少,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其中占比例最大的(超过一半以上)是“自主就业退役士兵”,这个群体在高考中多属于分数弱势群体。因此这几项继续保留的加分项目不会产生大的争议。

2.2015年属于过渡时期。在过渡时期2015年1月1日以前获得的全国性加分保留,但是只加5分,人数略有减少;地方性加分项目只保留少数民族,人数应为6800人左右。

3.大部分高考加分分值将不高于5分。20分的加分项目将是极为罕见的,而且都是近乎用生命换来的(烈士子女、服役期间二等功(含)以上荣誉称号)。

据统计估算,2015年北京高考照顾人数约7800多人,减少了3400多人,减少30%,但是加分分值几乎全部都是5分,加分的影响降低了很多。

注:本文表格中2014年的数据是根据2014年北京教育考试院网站公开发布的分项照顾数据汇总的。2015的各项变化数据是笔者参照2014年数据和新发布加分政策估算的。(晨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