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眼镜文化博物馆在“眼镜之乡”余江开馆
眼镜是许多人离不开的物品,也曾经是身份的象征。但关于眼镜的文化和历史你又知道多少?今天(4.6),世界眼镜文化博物馆在中国眼镜之乡——鹰潭余江中童镇正式开馆,精彩生动地呈现了眼镜的前世今生和产业传承。请听江西台记者何灵、万芳从现场发来的报道:
(鹰潭眼镜业)
(出现场音压混) “长绳双耳系、横敲一鼻跨,终日耳边拉短纤,何时鼻上卸长枷”,那时候眼镜戴起来不舒服,所以到后面才改进了,加了个托杆和托叶片。
一大早坐落在鹰潭国际眼镜城内的世界眼镜文化博物馆挤满了前来一睹为快的参观者。参观者在三千多平米的展区走上一圈,眼镜的历史和文化将了解个大概:世上最古老的眼镜产于我国东汉末年,大教育家孔子也曾尝试用水晶制作"眼镜"来遮阳,许多世界名人,像乔布斯、比尔盖茨都是眼镜的发烧友。眼镜文化博物馆负责人董美玲说,他们希望以此传播眼镜文化,并激励鹰潭的眼镜生产者:
(出录音)“让他们有骄傲感,担当和责任感,愿意把眼镜产业传承和发展,通过文化来凝聚一种力量。”(止)
世界眼镜博物馆还重点展示了余江200多年经营眼镜的悠久历史和产业发展。早在清朝嘉庆年间,余江人就创办了眼镜加工作坊,从“一副担子满天飞,走遍广东走辽西”到闯出国门,如今只有36万人口的余江县,有近5万人在国内外从事眼镜销售工作。仅俄罗斯莫斯科就有300多名鹰潭人在经销眼镜。
(出现场音压混)(俄语对话声)
高中毕业后就远赴俄罗斯卖眼镜的朱想华能说一口流利的俄语。半个月前他邀请俄罗斯朋友维克多一起回到家乡,在鹰潭国际眼镜城租下一个店铺,合作卖眼镜、开餐饮。
(出录音)“俄罗斯是80%是在中国进口,余江有十几家都是批发。他以前做眼镜的。在眼镜城开了个餐厅,还有个酒庄,也是一种文化。”(止)
变化多端的眼镜也能透露佩戴者的身份、社会地位、思想观念和兴趣爱好。但在眼镜经营商眼中,精美的眼镜就是一个个创业的商机。从江苏来余江眼镜之乡寻求创业良机的眼镜企业总经理沈良认为传统眼镜店还停留在200年前的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目前以网络为主,综合消费全面打开的文化状态。
(出录音)“儿童童装店也出现了大量眼镜,每个城市步行街小饰品店也进入眼镜(产业)还有些新兴体在出现。我们眼镜文化产业已经向多元化发展。”(止)
目前,余江正集中精力打造眼镜产业电商平台,力争今年年底电子商务销售额超过2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