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东方周刊:市委书记的微信群
上饶市民展示利用微信平台和干部交流情况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陈融雪/江西上饶报道
作为今日中国最重要的政治活动,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在进行最后冲刺。此前征求民意、专题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等一系列行为,都通过整改解决,并最终以“建章立制”的形式确立下来。
改什么?怎么改?此类问题不是第一次提出。“接地气、听民声、摸实情、找问题,使贴近群众、服务群众真正落到实处”这样的执政目标,如何以教育实践活动为“抓手”得以真正实现?
在江西上饶,微信成为近三万名干部在教育实践活动中的关键词。上饶市市委书记陈俊卿,是五个群的群主:市委班子群、县委书记群、市四套班子群、县市区党政主官和市直机关主官群。
同时,他还是几个挂钩联系点,譬如广丰县永丰街道、嵩峰镇的微信群成员。
在这个城市的党政系统中,市委主要领导联系200名以上群众,其他市级领导分别联系100名以上群众,县处级、乡科级领导分别联系50名以上,机关干部分别联系10名以上。
以“干部问政零时差,干群交流零障碍,排忧解难零等待,信息宣传零距离”为目的的各类工作微信平台,有360多个。
执政党声势浩大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有了这样一个观察的“微窗口”。
班子里最初是有顾虑的
上饶市万年县县委书记张爱平说:“这些年,我们和群众中间有堵无形的墙。”
推倒墙、架桥梁,讲了很多年,但用张爱平的话说,“关键是没有找到好载体。”
张爱平对《瞭望东方周刊》说:“开通微信问政,班子成员最开始是有顾虑的。有人担心,什么人、什么问题都答复,精力是否顾得过来?提出的批评意见,有合理的,也有发牢骚的,到底听不听?大事小事都直接找到主要领导,分工负责还要不要?”
上饶市委书记陈俊卿(左)和干部一起微信问政(黄南松摄)
陈俊卿以及上饶市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组织部部长吴井勇向本刊表示,出现这些“顾虑”的主要原因还是“官念”在作怪,没有把“公仆”的位置摆正确。
“群里提出的意见建议,即使是无理的,我也认真回复,群友们都在看,一次、两次他也就不好意思了。”陈俊卿对本刊记者说,“群众心里都有杆秤,让大家评评理。”
在张爱平的民情微信群里,有100多名群众,包括清洁工、教师和工人等。
有位微友在群里反映某个路段堆了废物,经过及时处理后,张爱平将处理好的现场照片反馈给该微友。
微友发言:“本来这些小事不应该惊动领导的,但打电话找过相关部门都无果而终,献丑了,谢谢领导。”
“老百姓以前不了解我们,认为上面的政策很好,基层干部是‘歪嘴和尚念歪经’,对政府怀着观望的态度。现在通过教育实践活动,通过实实在在的工作,大家更亲近了,经常在群里对干部们竖大拇指或点个赞。”张爱平说。
不过,这也意味着很多事情都得“惊动”领导才能解决。
陈俊卿坦言:“改进作风是一个长期的课题。如何更好地顺应人民群众期待,以更大力度解决‘四风’方面的具体问题,让所有干部为群众着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没想到群众那么多意见
上饶市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自2014年1月底全面启动。此时,陈俊卿履新刚刚半年。
该市共有9719个基层党组织,23万多名党员。6月11日至12日,上饶市委常委会召开了民主生活会。至8月中旬,全市所有活动单位专题民主生活会都召开完毕,各地陆续进入整改落实、建章立制环节。
“这一次,没想到群众对我们有那么多意见!过去我自认为工作做得还可以,这次每个人都收到不少意见,有的还十分尖锐,实在出乎意料!”吴井勇告诉本刊记者,上饶全市共收集意见建议74592条,其中通过微信征集意见16113条。
“往年开民主生活会,我们也会收集意见,但主要是发函发通知,基本是部门谈工作情况,基层要项目和财政拨款,大家碍于面子,不会有太‘辣’的意见。”吴井勇称,“但是,通过微信征求意见,可以有效地减少‘情面’因素的影响。”
在这种诚恳态度的感染下,“只关心个人工资待遇,不关心全市经济发展”,“宁愿开车爬山,不愿亲自爬楼”,“领导高兴,接待就不计较成本”等平时听不见的“难听话”,源源不断流入微信平台。
“群众对我们有这么多意见,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我们有的同志官不大、谱不小,说到底就是官僚主义在作怪,总认为自己是‘官’,就应该有个‘官样’。”除了官僚主义,陈俊卿亦坦承——“我们的工作还是形式主义太重!”
“比如基层防火防汛,每次都要省、市、县、镇的主管和分管领导层层开会、层层批示作决定。其实到最后,还是乡镇干部在干活。乡镇干部们对此有意见。可不可以制定好规范,用制度来管理?”他说。
另一个例子是“文山会海”——鄱阳县离上饶市区220公里,坐车要两个半小时,开会往返要五个小时。而上饶到省会南昌坐车要三个多小时,去开一小时的会,往返要六七个小时,干部一半的时间都用在了开会和准备开会上。“大家都期望进行专项治理。”
根据群众反映的问题,上饶针对从出租车违规运营、环境卫生不好等看似不起眼但又影响群众起居生活的小事抓起,这被总结为“立说立行,即知即改,快行快改,跟踪问效,让群众真切感到身边的发展变化”。
“以前我们种树都要靠着马路边种,说到底还是搞形象工程。”吴井勇称,“现在,我们进行菜市场的整顿——这个地方上级领导是不太可能去考察的,但却是群众日常生活中迫切需要改善的。”
市委书记的群规
陈俊卿承认,微信问政占用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正如广丰县毛村镇党委书记洪强明所称:“我们的工作是五加二、白加黑、晴加雨,24小时在线。”
对于群众来说,多了一个和官员沟通的渠道。而领导干部需要考虑的是,如何发挥工作群的效率,避免无用信息的轰炸。
陈俊卿的群规之一是“四个任务”,即:互提意见建议,提高解疑能力;传递群众意见,了解群众所需;分享重要信息,传递正能量;交流学习体会,召开远程会议。
群规之二是“四大规则”,即:使用微信征求意见不要影响工作,以利用碎片时间为主,可随时随地;不发表涉密、不健康内容,不信谣不传谣;转发好文每人每天不超过两篇为宜,应精选,以免影响工作、休息;提意见和建议不限文体、形式,可活泼多样,文字图表均可。
从2013年12月初开通民情微讯以来,张爱平的感受经历了几个阶段:
最初,群众不敢提意见。“一开始,大家不怎么给县委书记提意见。有一个农民胆子大,因为我有次过年住他家,所以他敢直接提意见,说希望修路。他不会打字,就用微信的语音功能讲话。大家这就都知道了,提出意见我们不仅重视,还会很快落实。群众口口相传,提意见的就慢慢多了!”
第二个阶段是:群众提、领导批、部门和乡镇办、专人查、及时回——这个阶段,需要主官批转,推动工作。
“那时我爱人都有意见,睡前看群、睁眼看群、吃饭的时候也在看群。但是,如果我们四套班子成员、所有的科级干部,每月都能解决一个问题,我们每个月就能为群众解决1000多个问题。”张爱平说。
前三个月,他批转了73条问题,后两个月批转了30条,并率先在县领导微群里公开问题解决清单,给大家压力。
随之进入第三个阶段——不用批转,各司其职,看到问题主动办。“实际上这就是变个人监督为集体监督,干部都爱面子,政务公开压力很大。”张爱平称,“现在我就比较清闲了,不需要花太多时间。”
广丰县推行的“微查岗”,要求在岗干部在微信平台即时发布在岗照片。
某村干部在进山路口严禁火种进山、某干部在山上巡查……广丰县洋口镇的工作群上,一张没有井盖的图片被上传后,镇党委书记要求分管领导立即处理。三个小时后,一张盖上井盖的图片就反馈回工作群。
陈俊卿把这称为干部同台竞技的舞台:“在这个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主动占据舆论阵地,引领正能量,需要我们党员干部站出来,做好榜样!”
他说,这会推动由领导监督变为群众监督。“你有没有为人民服务,不仅班子之间能看到,群众也能看到,大家会口口相传,逼着你快抓快改!”
最难还是“群众办事难”
教育实践活动进入尾声,第三阶段开始部署,什么是最难啃的硬骨头?在陈俊卿看来,最难还是“群众办事难”。
广丰县毛村镇群众在便民服务中心办事
“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有好处的事争,没好处的事推”;“一些办事窗口拖拉半天,有的是水平不行,也有的是有意不办,还有的是想拿好处”。
上饶从2013年11月开始启动行政审批项目精简工作,市级保留行政审批项目从328项精简到98项,成为全国行政审批事项最少的地市之一。
“在这个基础上,我们保留项目办理时间又平均缩短60.7%。”吴井勇介绍说,“比如针对企业注册,上饶的办证大厅就将其纳入流程管理,自动向前推进,停滞的地方就会亮红灯。”
办事耗时减少的原因是:第一减量,第二减时间,第三优化流程,最终希望做到一些项目立等可取。
“但也有些问题是我们力不能及的,比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群众要求解决的呼声也很高——现在覆盖率很高,达到97%以上,但每人70元的统筹里30元是门诊,还过期作废。农村的百姓要花这个钱只能去看病,大家都说能不能积累下来,大病统筹就好了。但这还需要取得上级的政策支持。”吴井勇说。
“群众满不满意、认不认可,是检验教育实践活动成效的唯一标准。”陈俊卿告诉本刊记者,“要建立台账,销号整改,建章立制,把提出来的问题切实落到实处。”
现在,上饶正计划找一个独立第三方,对整改作出评价——“要看群众到底满意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