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逾500知名作家联名发声:监控等同于盗窃

12.12.2013  13:58

据英国《卫报》12月11日报道,来自81个国家和地区、超过500位知名作家10日发表联名公开信,警告美英等国家的大规模监控活动损害民主,必须制定一份新的国际公约予以约束。

监控等同于盗窃

公开信联名者包括奥尔罕·帕慕克、君特·格拉斯和约翰·马克斯维尔·库切等5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他们表示,情报机构能够监控数百万民众的电子通信,这把所有人都变成了潜在的嫌犯,对社会运作方式产生了令人担忧的影响。与此同时,他们还督促联合国出台一份数字权利国际法案,保护互联网时代的民权。

尽管10日发表的联名公开信中没有提及具体监控项目的名称,但信中明确指出美国“监控门”揭秘者爱德华·斯诺登披露的大规模国家监控活动挑战且损害了所有人的个人想法、周遭环境和通信交流“不被监控、不受烦扰的权利”。

国家滥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为进行大规模监控而展开合作,在这一过程中,上述基本人权被宣告无效。被监控的民众不再自由,被监控的社会不再民主。监控等同于盗窃,这些数据不是公共资产,是属于我们的。当个人资料被用作推断我们的行动时,我们的自由已被夺去。”此外,信中还要求给予民众权利,“让所有人自行决定其个人数据在何种程度上可以被合法收集、存储和处理”,呼吁订立保障数字权利的国际公约,并促使所有国家签署且遵守。

此前一天,苹果、谷歌、微软和脸谱网(Facebook)等8家互联网巨头向美国总统奥巴马和美国国会发出公开信,要求全面修订监视法规、帮助维护公众对互联网的信任。《卫报》认为,这反映出对英美等国大规模监控活动进行适当审查的全球呼声日益强烈。

旨在向政府施压

过去半年里,英国《卫报》、美国《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以及德国《明镜周刊》等世界主流媒体对英美等国的监控活动进行了大量曝光,引发一场有关西方情报机构法律框架和监管漏洞的大辩论。

迫于舆论压力,美英当局先后承诺,将对本国情报活动进行审查。但民权组织仍不满意,批评政府倾向于向媒体施压而非处理不当监控活动带来的负面影响。由此,他们希望10日发表的作家联名公开信能够进一步向政府施加、促使其作出改变。

如果要令政治家们正视英美情报机构大规模侵害个人隐私的事实,国际道德压力正是我们所需要的。”英国笔会(English Pen)成员乔·格兰维尔认为,逾500名世界知名作家的签名能够显示出公众对于此事的“愤怒和担忧”。

与此同时,作为“作家反对大规模监控”活动的支持方之一,英国笔会还呼吁民众在活动官方网站(change.org)上签名以示支持。

英政府被斥为“美国的数字斗牛犬

10日,出席联名公开信活动的部分作家将矛头对准英国政府,把英国首相卡梅伦及其内阁斥为“美国的数字斗牛犬”。

英国作家普里亚·巴兹尔认为,相较于德国,英国政界对大规模监控活动的反应“更加糟糕”。“你能真切地感觉到,我们的民主和言论自由受到威胁。这也是我希望联名公开信能够在英国之类的地方激起更大共鸣的原因。

丹麦作家扬内·特勒认为,此次活动应被视为帮助政府、而非针对,“斯诺登抛出了一个雪球,我们希望能用这个雪球发起一场雪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