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忆下乡:水煮大米就酱油吃被称“神仙汤”

28.03.2014  20:09

核心提示: 65岁的袁可恒曾下放到蕲春,大队发放半年的食用油不到两个月就吃完,剩下的日子,只有水煮大米就着酱油吃,被同住的知青戏称为“神仙汤”。


      本文摘自:《长江商报》2014年3月23日,作者:余启兰,原题为《忆往昔峥嵘岁月 油菜花海醉知青

  核心提示:65岁的袁可恒曾下放到蕲春,大队发放半年的食用油不到两个月就吃完,剩下的日子,只有水煮大米就着酱油吃,被同住的知青戏称为“神仙汤”。

  本文摘自:《长江商报》2014年3月23日,作者:余启兰,原题为《忆往昔峥嵘岁月 油菜花海醉知青

  春风拂面,花海飘香。昨日,本报携手奥星粮油组织的“春天去哪儿?——沙洋千里油菜花海”系列活动拉开序幕,在一首首老歌中,老知青忆往昔,畅游70万亩油菜花田,重握当年上山下乡时的农耕工具,重温激情燃烧的岁月。

  昨日上午6点40分,来自武汉的40名老知青齐聚一堂,从本报出发前往沙洋。

  油菜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从田间的植物到桌上的食用油,一粒粒油菜籽经过哪些工序?上午,活动首站来到中国油菜博物馆,从农耕时代的农具,到清代的油票,再到现代食用油成分,讲解员一一介绍,同时,针对食用菜籽油的各种成分,从饮食营养和健康角度,对比讲解如何正确选择和使用。

  同时,沙洋县委副书记任清锋,县委常委、县委办公室主任贾一陵及县委宣传部负责人特地赶到活动现场,欢迎“老知青春天里回乡”赏花游沙洋。“沙洋有70万亩油菜花,这是十分珍贵的自然景观,是江汉平原上一道亮丽的风景。同时,油菜也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在奥星粮油这一龙头企业的带动下,油菜不仅美了江汉平原,更富了沙洋人民。”任清锋表示,奥星粮油作为沙洋油菜产业的旗舰型企业,为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做出了杰出贡献。任清锋对大家说,感谢老知青曾经对沙洋做出的贡献,更希望大家未来常到沙洋来,为沙洋发展建言献策。

  ◆镜头一◆

  一首首老歌撩起曾经的记忆

  “不是我不爱你,因为我是下放的,种田的工分只能养自己,怎么能娶到你。”56岁的老知青李靓先生,拥有一副浑厚深沉的嗓子,一首接一首的知青经典老歌让大家想起曾经下乡时的点点滴滴。

  今年61岁的桂建华16岁时下放到红安县,她深有感触地说:“老歌唱得我眼泪在眼眶里直打转,那段日子像放电影一样,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

  提起45年前下乡时,跟红安老乡相处的情形,桂建华操起地道的红安方言说,那时正值青春年华,老乡给我们很多帮助,温暖了我们的生活。

  “我会一辈子记住它!它是我人生中的第二故乡!”1974年在黄州,18岁的李志伟上山下乡来到这里,一次龙卷风天灾让他记忆犹新,当时他作为老师正带领20多名学生参加全县中学生田径比赛,晚上7点左右,学生们正在礼堂看电影,龙卷风突然袭来将礼堂推倒,造成多名老师学生死伤,至今,李志伟头部还留有伤痕。

  65岁的袁可恒曾下放到蕲春,大队发放半年的食用油不到两个月就吃完,剩下的日子,只有水煮大米就着酱油吃,被同住的知青戏称为“神仙汤”。

  一段无悔的青春岁月,夹杂着理想和现实的情愫,深深印在老知青们的心上,让他们有太多的情感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