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评:控烟条例不能成“纸老虎”
新华社北京11月24日电(记者胡浩)国务院法制办24日公布《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送审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作为第一部禁止在所有室内公共场所和部分室外区域吸烟的全国性法规,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的出台将是我国控烟工作的巨大进步。然而,立法难,执法更难,有可操作性强的法规、有明确严格的实施细则、有科学可行的执法模式,环环相扣、缺一不可,这样条例才不会成为“纸老虎”。
控烟,在我国一直步履维艰。1998年,深圳出台全国第一个地方性控烟法规,但实施十余年来竟然没有开过一张罚单。同样,其他地方陆续出台的地方性条例也遭遇了“软钉子”,满纸的规定仍然“掐不灭”公共场所那一支支点燃的香烟。
各地控烟条例成了“纸老虎”,一方面与法律效力等级过低有关;另一方面,也缘于法规中抽象的原则性规定与口号性内容较多,可操作性内容不足;某些权利义务的设定与国情不符,致使规定无法落实;立法时在法律后果的规定与执行方面较为模糊,缺乏执行力等。作为第一部全国性的控烟法规,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如果不解决好这些问题,也同样会缺乏生命力和执行力。
条例拟规定,有关行政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公共场所控制吸烟工作进行监管,对没有明确监管部门的公共场所,控烟工作由卫生计生部门负责监管。然而,这些行政部门如何监管?能否全天候监管到位?还需有配套规定保障落实。条例拟规定,个人违反规定在禁烟场所吸烟的,可处以50元至500元罚款。罚款由谁来罚?取证方式和证据采信如何规定?对拒交罚款者如何处理?也需要把“丑话”说在前面。
从中办、国办《关于领导干部带头在公共场所禁烟有关事项的通知》,到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我国控烟的决心和态度彰显无疑,党纪、法规双重约束,必将有力地起到维护人民群众健康的作用。下一步,要通过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将决心化为行动,将要求变成规则,使各项法规和制度真正能发挥作用,掐灭公共场所的烟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