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头敲开致富门 ——石城农民合作社引领乡村“三变”

01.04.2014  17:46

    加快培育农民合作社,是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的一项重要内容。在石城县,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要想富,户联户;联起户,小康路上迈大步。”说的就是农民合作社。

    那么,农民合作社带给农村什么变化?在农民的致富路上发挥了什么作用?阳春三月,记者走马石城县城乡,从乡村“三变”中探寻农民合作社发展的奥秘。

    农民之变——从门外汉到专业户

    “我今年刚刚加入蔬菜合作社,种了11亩蔬菜。如果效益好的话,我考虑扩大规模。”3月30日,记者走进小松镇瑶上村蔬菜基地,看见菜农邓福生正在搭建蔬菜大棚。邓福生说,现在之所以加入合作社,一是看到许多村民赚了钱,二是想积累技术和经验。

    据介绍,去年初,在“三送”队员的努力下,瑶上村引进江西种源生态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成立大棚蔬菜合作社。去年,全村加入合作社的农户有20多户,今年增加到40多户,蔬菜种植面积达210亩。

    在石城县,与瑶上村产业合作社类似的有90多个。记者了解到,石城县有针对性地出台农民合作社扶持政策,采取企业“”、能人“”、基层组织“”、“三送”部门“”等措施,根据各个乡、村的产业发展特色,因地制宜引导、兴办和扶持发展技术服务型、产供销一体型、生产流通型等农业专业合作社。据统计,目前该县有1.3万余农户加入合作社,成为名副其实的专业户。

    农业之变——从低效到高产

    “以前,我们的翻秋花生每斤只能卖到24元,现在通过合作社统一翻炒、包装等,每斤可以卖到50元。”说起合作社,屏山镇河东村村民赖德球赞不绝口。2011年,村里成立翻秋花生合作社,大力推广荒山荒地旱地种植翻秋花生技术。目前,河东村每年的翻秋花生种植面积有700多亩,亩产增收1000多元。

    农业从低产到高效,合作社有诀窍,这个诀窍就是合作社的规范化运作和全方位服务。石城县华丰畜禽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郑旭洪说,为了确保社员生产降耗、节本、增收,合作社积极推行统一供应良种、兽药、饲料,统一执行无公害养殖技术标准,统一进行疫病防治和技术培训,统一品牌,统一销售产品,分户生产管理的“五统一分”经营模式。如今,华丰畜禽专业合作社有社员106人,社员户均年收入8万元以上,成为省级示范专业合作社。

    石城县注重发挥农民合作社的引领作用,在该县广泛推广“五统一分”的运作模式。据统计,加入合作社的农民年收入要比加入合作社前增加20%以上。

    农村之变——从一抹绿色到满园春色

    3月29日,记者在石城县琴江镇大畲村采访时看到,村民黄丽萍开办的农家乐迎来了一批又一批游客,她忙得不亦乐乎。她告诉记者:“以前,这里的产业没有统一规划,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根本没有城里人到村里来观光。有了合作社以后,合作社引导我们夏种白莲、冬种油菜,形成了省内外有名的休闲农业示范区,周边的游客纷纷慕名前来观光旅游。

    据石城县旅游局干部小温介绍,近年来,县里统筹休闲农业和旅游业发展,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休闲农庄,通过发挥合作社的龙头作用,科学规划产业示范区,将土地合理流转到产业大户手中,形成城乡百里荷花观光带、珠坑乡十里油茶示范基地、大畲百亩荷花观光园、古樟千亩休闲农庄等农业观光基地20多个,崛起了一座座休闲农庄、绿色山庄、生态新村。同时,合作社大力推广无公害种养技术,引导农民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大规模种植经济林、景观林,新增油茶林8万余亩、香樟林10万余亩,为生态旅游增添绿色。去年,石城县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来源:赣南日报 特约记者赖於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