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提速 有望成立国家管网公司

30.09.2015  11:39
原标题: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提速 有望成立国家管网公司

9月21日至9月27日,能源行业在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新能源汽车、煤化工“十三五”规划、光伏行业加速洗牌等热点话题和行业发展动态上舆论关注度较高。其中,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提速,有望成立国家管网公司引发舆论广泛关注。

石油方面,石油企业在改革快速推进的过程中,或将面临反腐、环保等传统敏感话题及改革中可能出现的不确定性因素的舆论考验。反腐领域,鞍钢、中石油等21央企被曝违规受到关注。

电力方面,新能源汽车再获政策支持给相关企业带来业务拓展与环保话题引导的契机。新疆加快电网建设等地方电网建设及中国伊朗签署电力合作协议等电力“走出去”话题备受关注。

煤炭方面,煤化工“十三五”规划六大基地为行业焦点。同时,中煤董事长王安任职一年突离职也引煤炭行业整合猜想。中煤集团陕北毁林数千亩的相关信息提醒能源企业一味回避舆论质疑或给企业形象埋下更大的隐患,切实做好危机应对才是长久之计。

新能源方面,中法合作800吨大型核循环厂将于2020年开工引发媒体关注。此外,中国核专家联合倡议积极推进核电建设,内陆核电建设或迎来发展机遇;中国将建第四代核电站、英国为中企核电项目担保 推动“核电复兴”等核电“走出去”动态也受到关注。

① 监测周期:2015.09.21-2015.09.27.②数据来源:人民网舆情监测室。

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提速 有望成立国家管网公司

【舆情概述】9月25日,根据媒体报道,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中,管网分开是大方向,未来将剥离输油管网和输气管网成立原油和天然气输送公司,独立于三大石油公司,目前规划已定,正在研究分步实施还是一步实施。据媒体消息称,油气改革方案的意见征求稿已于近期获得国家发改委通过,有望在年内出台。

【舆论观点】

在国企改革顶层设计方案之后,新一轮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的动态一经传出,随即引发关注。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表示,管网分开将有利于打破石油石化行业的一体化垄断,增强行业的竞争力,对现有的格局将有很大的冲击,未来若建立一个国家管网公司,则基本上类似于电力体制改革的思路。此外,管网分离成立国家管网公司对进一步开放油气领域,引入社会资本实现混改的重要意义也引发资本市场的高度关注。

当前,舆论各方就油气管道业务进行分离的改革目标基本达成共识,但是在分离后的管道独立性、是否成立国家级的管道公司等方面还存在争议。有专业人士提出,中国的石油天然气管网监管的完善还有待时日,如果管网公司不是独立的第三方,还属于几大石油公司控制,即便把销售和管输服务分离,还存在着上中下游之间的关联交易,对产品的销售价格、管道第三方公平准入难以进行监管。而国家级的管网公司才能对管道的成本、费用、价格进行有效的监管。

【分析研判】

油气体制改革的步伐进一步加快,从国企改革的层面来说,作为混改排头兵的油气行业,由管道业务分离开始实现改革突围已获得舆论认同,下一步具体改革框架将如何制定、油气行业改革力度及对国企改革整体局面的影响将成为各方持续关注的焦点。同时,对于站在改革前沿的三大石油公司来说,近年来虽然混改举措不断,但是在集团换帅的内部管理背景下,企业改革的方案和路线仍然尚未明晰。未来油气改革过程中,以三大石油公司为代表的国有大型石油石化企业面临改革中诸多不确定因素的舆论压力,而此前备受质疑的环保、反腐话题存在再次成为舆论焦点的可能。

国务院助推新能源汽车再出手:新建住宅须配充电设施

【舆情概述】9月23日,媒体报道称,国务院常务会议亮出多项举措助推新能源汽车应用,其中最受关注的是推出了破解电动汽车充电难、停车难等问题的新举措。会议明确提出要加快配建充电桩、城市充换电站、城际快充站等设施。同时,要求新建住宅停车位建设或预留安装充电设施的比例应达到100%,大型公共建筑物、公共停车场不低于10%。据报道,为电动汽车配建充电设施已被列入本月初住建部印发的《城市停车设施规划导则》,意味着充电网络建设步入加速期。

【舆论观点】

目前,充电桩建设规模逐步扩大、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上升等发展情况受到舆论肯定。同时,推动民营资本加速进入充电建设领域,充分发挥其积极性也成为各方基本获得各方认同。业内人士积极预言,随着相关工作的落地,阻碍新能源车的充电设施不足问题将有望加快破解。

此外,也有观点认为,如何规范其发展也需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部分地区开始出现充电桩“重建设、轻管理”的问题。有网民反映称,“在北京,部分充电桩的停车位被汽油车长期占用,导致电动车无法使用。”有专家表示,新能源汽车放宽准入,既要充分发挥民营资本对充电桩行业发展的积极作用,也要强化对充电桩的管理。

【分析研判】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瓶颈”问题有望解决,无疑增强了市场对行业发展的信心。作为备受环保话题舆论压力的能源企业来说,此前因新能源汽车产品推广、消费潜力前景不明等因素而踌躇不前,现在可谓迎来了新能源领域市场拓展的良机。若能借助新能源汽车的政策红利,适时发出环保科技投入相关信息,或将为企业下一步产品推广做好舆论铺垫,同时积极打造关注节能减排、建设绿色环保企业的新形象。

中煤陕北违法施工毁林数千亩 政府曾7次勒令停工

【舆情概述】据《财经》9月22日报道,中煤集团投资170亿元的中煤陕西榆林能源化工有限公司大海则煤矿(以称大海则煤矿),在未取得项目核准批复手续情况下部分开工建设。尽管当地政府多个部门先后下达7次停止违法行为通知书,但至今未能阻止其继续违法施工。除了违法开工建设,占地6000多亩的中煤陕西公司煤转化项目(大海则煤矿是其资源配套项目)还被曝存在大面积毁林的行为。

【舆论观点】上述报道发出后,当日即引发媒体60余篇次转载,此后媒体报道快速消退,前后未见重要媒体评论,整体来看关注热度稍低。与此相反,事件在网民中反响强烈,批评企业违法、质疑政府部门执法监督不力的观点较多,还有个别自称中煤员工的网民称中煤内部腐败严重,呼吁有关部门调查。

【分析研判】分析来看,《财经》有关报道直指中煤大海则煤矿未批先建拒不整改、中煤陕西煤转化项目毁林,在网民中引发中煤作为大型央企无视地方政府监督监管的舆论联想,对中煤集团舆论形象产生了不利影响;事件涉及煤矿和煤化工项目安全生产、环保等诸多敏感话题,也为此后有关项目继续实施埋下了负面舆情隐患。从公开报道来看,中煤集团目前尚未就有关报道发声,类似相对消极的回应方式,在短期抑制舆情发酵的同时,也在舆论场“沉淀”了负面因素,不利于企业长远舆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