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渠宝笈特展的参观秘笈:一生一次的邂逅
《石渠宝笈》,一部被奉为“古书画鉴藏宝典”的巨著,从编纂完成至今,已过去200年。2015年9月8日—11月8日,它所著录的283件清宫旧藏的书画珍品,首次在公众面前集体亮相。这是其成书两个世纪以来的第一次。下一次这样的聚首,虽不会再等二百年,但一个成年人想再次看到,确实不易。
件件国宝,件件珍品,“石渠宝笈特展”来了,您准备好了吗?
《石渠宝笈》何以“宝笈”?
书画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书画经典流传千载,有赖于我国悠久的收藏传统。特别是从六朝开始到清末,绵延不绝的皇家书画收藏活动,为凝聚中国文化之精华,发挥过不可替代的作用。
清乾隆、嘉庆时期,内府书画收藏臻于鼎盛。在此背景下,著录藏品的《石渠宝笈》和《秘殿珠林》初、续、三编应运而生。“石渠”一名,典出《汉书》。西汉皇家藏书之处称“石渠阁”,在长安未央宫殿北。以“石渠”为内府书画著录命名,表现出乾隆帝对古代文化传统的景仰和追溯。《石渠宝笈》,即皇家珍藏目录,著录了内府非宗教类书画藏品,而《秘殿珠林》则收录内府的佛教与道教题材书画作品。两书分工明确,为后人全方位多角度研究中国古代历史、文化、艺术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清宫书画著录分三次编撰,分别在乾隆九年、乾隆五十八年和嘉庆二十一年,因此成书分为《石渠宝笈》“初编”“续编”和“三编”,共44卷,著录了清廷内府所藏历代书画藏品,分书画卷、轴、册九类。《石渠宝笈》全书编撰总共耗时74年,前后有31人投入编纂工作,用文字形式收录记载我国上迄魏晋、下至清初近两千年间书画名家最优秀的12000余种书画作品,是我国书画著录史上集大成的旷古巨著。
参与《石渠宝笈》编撰的均为当时的书画大家或权威书画研究专家。此三部书编录的过程,也是鉴定、整理的过程,编纂者的工作,包括辨别真伪,进行筛选,著录和考证。三次著录,内容不断拓展,著录越来越详明,参酌吸收了古代宫廷和私家著录的长处,集书画著录体例之大成。该书不仅是中国书画鉴藏史上极为重要的大型书画著录文献,而且至今不失其用,在学术研究、文化交流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研究及参考价值。
特展“特”在何处?
距《石渠宝笈》三编编纂完成至今,已经过去了两个世纪。伴随世事变迁,《石渠宝笈》所著录的书画也经历了聚散分合。在清代晚期和民国初年,原存于紫禁城的珍品书画大量流散出宫。随着故宫博物院的建立,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后,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流散的珍宝不断重新汇聚于紫禁城,并得到了妥善庋(音“鬼”,置放、收藏)藏与修复,重现昔日神采。与此同时,《石渠宝笈》著录书画之考订、辨伪等研究也取得了丰硕成果。
书画文物不比青铜器、瓷器等其他文物,由于质地多轻质易损,而年代久远的作品因之前收藏条件的局限和流转次数较多,受到过不同程度的损伤,这就给今天的文物藏品保护增加了难度。为此,故宫博物院规定:珍贵书画藏品只在春、秋季节方可以展出,每次展出时间不得超过两个月,一次展出以后这件书画藏品必须回到库房“静养”三年以上。
以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为例。此次这一全长528厘米的书画珍品全卷铺开陈列,亦属难得一见。10年前,为了庆祝故宫博物院80岁生日,这幅作品曾经展出。之后只分别在香港和日本展出,但都未曾全卷展开。因此,为保证这些珍贵书画健康稳定,益寿延年,“石渠宝笈特展”在两个月的展期中间有一个更换展品的环节,即10月12日将更换部分书画展品,使一些重要的书画藏品实际展期只有一个月,一方面让观众们能够看到更多故宫博物院的书画珍品,也是对珍贵书画的一种特殊保护。
这次展出的是《石渠宝笈》所著录的283件清宫旧藏的书画珍品,是它们首次在公众面前集体亮相。有人谓之“晒皇帝的家底儿”。这是《石渠宝笈》成书两个世纪来的第一次。下一次这样的聚首,虽不会再等二百年,但一个成年人想再次看到,确实不易。
特展看什么?
“石渠宝笈特展”分为两段展期:第一期9月8日至10月11日,第二期10月13日至11月8日。展览分为“典藏篇”和“编纂篇”两个部分,分别在武英殿和延禧宫两个展场同时展出,相互呼应,互为一体。
“典藏篇”在武英殿展出,分为三个单元。以《石渠宝笈》著录书画为主轴,注重揭示书画收藏、流传、辨伪的历史。这一展区展出82件(套)书画藏品,大多是历代书画中的经典之作。
在第一单元“皇室秘赏”中,不仅可以欣赏包括《清明上河图》在内的《石渠宝笈》著录中的历代经典名作,而且还能看到清朝顺康雍乾嘉五代帝王的亲笔书法作品。第二单元“重回石渠”主要展出曾经流散出宫、后通过捐赠、拨交、购买等方式回归故宫博物院的珍贵书画,比如著名的《五牛图》。第三单元“考订辨伪”可谓有趣:《石渠宝笈》著录的书画,虽然经典荟萃,也有不少伪讹之作。此单元展出了一些《石渠宝笈》著录的摹本、伪本和误定作者和时代的作品,并与传世真迹对比,充分展示真假之别、祖本与摹本之别,揭示了摹、造、改、代等造假手段。
在延禧宫展出的“编纂篇”分为五个单元,以《石渠宝笈》著录的书画来源、编纂人员、编纂体例、贮藏地点及其版本与玺印五个部分,逐次解析《石渠宝笈》诸编的内容与特征。本展区展出文物72件(套),其中图书善本12册,《石渠宝笈》所用宝玺15件,直观诠释这一书画著录巨作。
为让观众获得更加直观清晰的认识,故宫博物院付出了大量心血为本次展览绘制了《石渠宝笈》初、续、三编在紫禁城、圆明园贮藏书画的地图,并例举学诗堂这一贮藏地点,展出其相关文物。本部分展出的晋顾恺之《洛神图卷》,画卷中乾隆己巳十四年(1749年)、乙酉三十年(1765年)、丙午五十一年(1786年)乾隆的题识与乾隆内府大臣的题识,再述了《石渠宝笈》这一巨著的编纂体例与其严谨的考据特点,并生动地勾勒出了乾隆的艺术趣味。
特展怎么看?
当年编撰《石渠宝笈》的时候,皇宫里的藏品是分等级的,密码就是画上的印章。这次特展,把每张画上的每个印章都放大了,还配有释文,一定要好好看。《石渠宝笈》著录的作品钤印都有规矩,比如说,初编里,次等作品只钤“乾隆御览之宝”和“石渠宝笈”,上等品则还要加盖三枚——“乾隆鉴赏”“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合称五玺。
特展中,几乎件件精品,惊艳是必然的,但若想避免出现“我和我的小伙伴们都惊呆了”的情况,您可以提前了解展品,故宫博物院已在官网、官微、微信公号等地方公布了展品目录。
展厅里有30名志愿者开展专题讲解服务,还设置了500台专用自动讲解器。讲解器首次采用自愿付费形式,即在入口处领取,出口处归还时,是否付费自愿,想付多少不管,不想付费也可以。
同时,武英殿中1/3的展品都有专属二维码和语音介绍。通过关注“微故宫”微信公众号,可以体验手机扫码和回复序号两种导览方式。特展还很是贴心地在展厅安装了免费WIFI,您尽可放心地使用上述导览方式,而不用担心流量。
不过,得提醒您:鉴于展品的珍贵,为保持良好的文物展品保护环境和观众参观环境,同时在展厅内参观的观众人数将控制在200人以下。展览自9月8日开幕以来,记者了解到的情况是,武英殿展厅外,观众排队时间少则两小时,多则五六个小时。
如果特展期间您赶不上到现场,也不用急,在网上展厅,您有足够的时间来细细品味、琢磨。同时,“微故宫”微信公众号中也可以找到展品的文字及语音介绍。另据可靠消息,故宫博物院计划于2020年,即紫禁城建成600年之时,再次举办以《清明上河图》为主题的专题书画展览。 (本版文/图作者 李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