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楼镇的抗日救亡运动

26.05.2015  17:39

  石门楼镇地处九岭山脉主峰下的峡谷腹地,四周崇山峻岭、危崖断壁、地势险隘,自古就是个易守难攻的地方。所以1939年3月底,日军攻占武宁县城后,县府机关和江西省第一行政专员公署、中共湘鄂赣特委机关都撤入了石门楼,随同撤入的还有县直各机关、学校和商家,各地难民也随之涌入。石门楼一时成为武宁抗敌的大后方,并在国共两党的合作领导下,积极开展各种抗日救亡运动。

  [成立抗敌剧团]在中共湘鄂赣特委前敌工作组的领导下,由流亡大学生陈宗宁、黄剑熹、邓林春、葛开螽和武宁中学生组成“抗敌剧团”,排练《一片爱国心》、《放下你的鞭子》及自编话剧《天明》等,到武宁的箬溪、澧溪、船滩及修水的三都等地巡回演出。同时,剧团还结合日军在武宁的暴行及武宁沦陷区人民的苦难生活,演唱《流亡三部曲》、《河边对口曲》、《热血歌》、《黄河怨》、《铁蹄下的歌女》等流亡歌曲。这些节目,感情浓烈,悲切动人,形象地揭露了日本侵略者的罪恶。此外,剧团还将歌剧《卖夜来香》、《大路》改编成团结抗战内容的剧目,激励军民的抗日激情。特别是《天明》一剧,描写一位被日军杀了父母,后又被日本强盗收为“义女”的姑娘,为报家仇国耻,“勉从虎穴暂栖身”,最后在关键时刻手刃仇人,投奔义勇军的故事。每当演到高潮时,“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的歌声响彻舞台上下、剧场内外,振奋着每一个华夏子孙的心灵。

  [开展救亡宣传]由爱国青年和进步学生组成救亡宣传队,分成若干个小分队,深入武宁、修水两地的乡村、城镇和部队营房,散发传单,发表演讲,怒斥日本侵略者的种种罪行,宣传“全民族抗战、驱逐日寇出中国”和“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张贴“还我河山”、“枪口对外、一致抗日”、“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等标语。同时利用墙报、漫画及演唱抗战歌曲,大力进行抗战宣传。并召开声讨日本侵略者的群众大会,呼吁在全民族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武装起来,消灭日本帝国主义!”抗日救亡宣传活动深受民众和士兵的喜爱和拥护。

  [成立各种抗日组织]在爱国商人、士兵和广大民众中广泛组织起农抗会、工抗会、妇抗会、商抗会等抗日组织。这类组织的职责主要是:动员和组织民众开展拥军、慰问、送粮等支前活动,号召群众协助军队作战,保卫家乡;发动群众承担运输弹药、护送伤员、维护交通等战时任务;积储粮食物资,开展坚壁清野,加强自卫武装,维护地方秩序,打击敌特汉奸的破坏活动等等。

  [举行示威游行]1941年9月16日上午10时30分至11时30分,两架日寇飞机盘旋于石门上空,在石门集镇和附近共投重弹8枚,炸死难民31人,当地居民1人,炸毁房屋数栋。日寇轰炸平民的罪行激起了石门人民的愤怒,在共产党员毛绍义校长的带领下,驻于西桥赵家源赵祠的“中山民众小学”的全体师生,赶往石门集镇游行示威,声讨日寇的滔天罪行。在中山民众小学的影响带动下,紧接着,协和中学、明诚小学和各机关单位都上街游行,一时间“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和小日本血战到底!把日本鬼子赶出中国去!”等等口号声此起彼落,汇成一片愤怒的海洋。

  [成立抗战示范乡]1942年3月,武宁县县长刘炳焜呈文专署批准,把石门定为抗战示范乡,并在石门乡公所召开了“石门抗战示范乡”成立大会,参会人员有武宁县五个区的区乡长,县直机关、学校和石门各保的保长共百余人。会上,刘县长为示范乡发了印鉴,挂了招牌,并宣布人事调整和示范乡的重大责任。

让协商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
  “培育‘赣事’好商量品牌,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上,政协新闻网
解决烦心事 笑迎高铁来
● 本报记者 熊灵 通讯员 曾志明 谢建春 政协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