砍“对赌协议” 望治收视乱象

08.08.2015  14:11
原标题:砍“对赌协议” 望治收视乱象

  原标题:砍“对赌协议” 望治收视乱象

  聊吧

  周公子(专栏作家)

  最近,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视剧司召集央视和北京、山东、上海、湖南、天津、安徽、江苏、浙江八大省级电视台的领导开会,准备签署一份自律公约,目标直指“收视对赌协议”。因为这种协议导致收视率造假、买数据等现象,所以,总局建议各大电视台不要再签了,好让电视剧制作公司松口气,保护电视剧行业健康发展。

  收视对赌协议,怎么会如此厉害呢?其实,它可以被视作一份“根据收视率付款”的协议。电视台买剧的时候,会先给制作公司一笔“首付”。然后协定“尾款”的分配:如果收视率达到一定点位,就在“尾款”基础上加一笔钱;如果不到一定点位,就减一笔钱——如果电视台买片人心狠手辣,或者电视剧亮点不多,协议还可能会写得更绝:没首付。收视率达到一定点位就给钱。不到一定点位,对不起,一分钱不给。

  这种对赌协议,直掐电视剧制作公司的资金命门,常常掐得他们头晕脑胀,无心创作。毕竟,只有收视率高才能把报酬收足,生存下去。如果连生存都不能保证,谁还有心思考虑“怎么拍好一部电视剧”呢?或者,反过来想,在这种协议之下,就算一部电视剧拍得很差,但只要收视率高,制作公司就能够赚大钱。既然如此,公司主要精力就应该放在“提升收视率”上,把它作为主营业务,拨划最好的人才和最大的资金去用心经营。至于电视剧本身,那只是赚钱的道具,意思意思就可以了,何必为它多花时间呢?

  所以,有了这种对赌协议之后,在收视率上造假的人就越来越多。影视公司、数据公司甚至个别电视台都参与其中,前两者是为了赚钱,后者则涉及利益输送,拿回扣、收贿赂之类。相关的新闻近年也出过不少。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我们的屏幕一片乌烟瘴气,老出一些“裤裆藏雷、手撕鬼子、鞭抽火车”之类的抽风桥段,让人见怪不怪,这才是观众和电视人的悲哀。

  不过,电视剧市场搞成这样,也不能全赖对赌协议。公平地说,对赌协议针对的是收视率,它是近年兴起的、电视市场自发选择的交易方式,自有它的合理性。它原本的目标是为了淘汰收视率低、质量不高的电视剧,鼓励好看的剧目进入播出平台,这个出发点是对观众、制作公司和电视台都有利的。

  事实上,就算在传播事业堪称最发达的美国,电视剧收视率都是被摆在第一位的。他们的电视台更苛刻:一部电视剧,无论名声如何好、演员如何大牌,但只要收视率不过关,马上就会被腰斩,换上其他电视剧——老美尚且如此,可见最初制定对赌协议、想通过收视率来筛选电视剧的人的初衷有一定道理。

  只是,当万恶的“造假”一出现,一切就变味了。人家美国淘汰电视剧,是凭借童叟无欺的尼尔森公司机顶盒调查数据,能够留下来的是观众实实在在的选择;而我们的市场呢,数据调查样本少得可怜,比如某主流调查公司,在北京这样的大城市,样本户才500多个。而且,各种数据买家、黑客在里面大作手脚。凭借这样的调查数据去筛选电视剧,又有多少准确性呢?所以,现在不光要砍掉对赌协议,还要收拾那些数据造假、利益输送的人,只有这样,收视率所造成的乱象才会改变。

  这是一盘很大的棋,我作为小观众是玩不转了,只能用收视投票。除了电视台,现在煲剧的渠道还是有很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