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研发汽车动力电池技术填补世界空白

11.01.2014  11:37

    新华网江西频道1月11日电 南昌市高新区消息,江西先材纳米纤维科技有限公司世界首创的PI纳米纤维电池隔膜技术已完成实验室研发阶段,正式进入产业化。该技术运用后,将大幅提高电动汽车的安全性,并延长电池循环使用寿命7倍以上。

    动力电池技术是目前电动汽车发展的瓶颈,也是世界电动汽车发展的难题。为解决这一难题,南昌高新区企业江西先材纳米纤维科技有限公司历时5年,研发出PI纳米纤维电池隔膜。这预示着南昌掌握了世界首创的动力电池隔膜产品,也是中国锂电行业第一个掌握了核心技术、具有原创性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产品。

    在保持电池容量不变的前提下,该技术产品将充放电电流提高4倍,电池循环寿命提高7倍以上。此外,这种新型隔膜能耐530℃的高温,这使得汽车激烈碰撞导致电池隔膜穿孔时,也不会使温度失控引起电池爆炸起火。

    目前,该公司的PI纳米纤维电池隔膜技术已完成实验室研发阶段,正式进入产业化。预计今年将实现产能700万平方米,到2015年,产能将达到4000万平方米。同时,这种新材料还可以广泛使用在民生、环保、医药卫生、国防等诸多方面,市场空间非常广阔。

    背景新闻

    电动汽车主要由动力电池组、电池管理系统等六个核心部件组成,其中动力电池组是核心中的核心,被称为电动汽车的心脏。汽车动力电池技术是目前电动汽车发展的瓶颈,成为世界电动汽车发展的难题,制造高能量密度、充电速度快、放电倍率高、使用寿命长、环境适应性强、尤其是高安全性的动力电池,是电动汽车能否健康发展的关键。

    PI纳米纤维电池隔膜以其耐高低温性、化学稳定性、经久耐用性及高孔隙率等优异特性将解决目前汽车动力电池或电池组存在的安全性差、充电速度低、使用温度范围小、使用寿命短等系列问题,将使电动汽车的能源系统实现“”的飞跃。

  国家权威检测机构报告显示,采用高端PI纳米纤维隔膜制备的PI隔膜动力电池在关键的技术指标上有明显的优势:第一,充放电时间短,可以提高电池的充放倍率4倍以上,充放电时间缩短了3/4;第二,使用寿命长,循环寿命提高700%以上;第三发热温度低,减少单体电池的发热温度达12度;第四,电能密度大,能量密度提高15%以上;第五,安全性好。这种新型隔膜具有优异的安全性:PI隔膜能耐530度以上高温(目前市场上的隔膜在140度以上会融化),当汽车激烈碰撞导致电池隔膜穿孔时,或长期使用中产生“枝晶”刺穿隔膜时,电池微短路或小面积短路产生的局部过热不会融化PI隔膜而导致穿孔面积继续扩张,即不会导致短路面积继续扩大而温度失控引起电池爆炸起火。因此,PI隔膜的使用将大幅度提高汽车动力电池的安全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