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研讨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27.11.2013  13:03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这是党中央对新时期公共文化建设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广大文化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近日,文化部公共文化司召集在京高校、研究机构专家学者及部分文化部门负责人等20余人,围绕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行了专题研讨。

  专家认为,总体看,目前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不完善、不均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仍很突出,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建设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北京大学教授李国新认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际上是现代化的国家治理体系的组成部分,是现代化国家治理能力的必备要素,因此,首先要强调把公共文化纳入基本公共服务当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出发点、落脚点都是满足人民需求;其次要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让开放竞争的市场化手段在公共文化资源配置服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上海社科院研究员巫志南认为,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任务的提出,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指明了新的目标和方向,使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站在了新的起点上。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应具有政府主导,公共财政提供基本支撑,公共文化单位发挥骨干作用,以基层群众为主体、全社会积极参与,权职统筹协调、资源高效配置,及时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等特征。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杨永恒认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现代性体现在理念、体制机制、内容建设、服务方式、管理模式等方面与传统体系的不同。文化事业单位与上级管理部门原来是行政隶属关系,经过法人治理结构改革后,形成的是经济、法律关系。政府要适应现代公共文化服务的要求,在公众需求识别能力、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文化活动管理能力和评估监督能力方面需要加强。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祁述裕认为,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是政府的基本职责,但这并不意味着政府是公共文化服务的直接提供者。实践证明,由国家和文化事业单位包办公共文化服务,是服务方式单一、效率低下、活力不足的主要原因。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关键是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建设,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北京市人民政府文化顾问冯守仁认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创建,为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供了实践基础和现实样本。示范区创建所体现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整体性、系统性和协同性推动的思路,都体现了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特点和要求。文化部公共文化司司长张永新认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承载着培养现代公民、培育现代文化、传播现代价值观的任务,其建设体现了现代政府的职责,体现了法制社会的特征,体现了市场经济的要求,同时,也体现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具有创新性和开放性。

  研讨会由文化部公共文化司副司长陈彬斌主持。 (中新网江西新闻转载)

高山族:高山族儿女有句心里话
微风徐徐,山雾袅袅,一路循着茶香,上饶之窗
仫佬族:以梦为马,绣出仫佬人的中国梦
广西罗城县是我国唯一的仫佬族自治县。上饶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