砚台匠人王令:“点石成金”砚道匠心

15.05.2017  15:41

修水县有一位执着于传统传承的制砚人,他叫王令,17岁学做修水贡砚,20多年来,匠心坚守,致力将这份老手艺发扬光大。九江台记者胡苇报道:
【出口播】伴随着一阵敲击打磨,王令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一方赭石、一把刻刀,王令一干就是27年。方寸砚台,在他手上雕刻出了万千形态。王令说,上世纪90年代初,他开始学习贡砚制作技艺时,修水县有制砚师近200人,如今却寥寥无几:
【出录音】:“我那一批有28个人,他们现在那27个都没有做了,就只有我一个人现在还在坚持做。”【录音止】
贡砚选料精细、制作繁琐,一方砚台制作往往需要几个月。近年来,砚台市场持续低迷,坚守传承并不容易:
【出录音】:“有一年就是卖了300块钱,卖了一个砚台,300块钱,那就是我们三个人的家庭一年的收入。”【录音止】
经过十多年的钻研,王令开始在贡砚传统浮雕的基础上,开创镂空雕、立体雕技艺,雕刻主体也由传统的龙凤向人物、动物、风俗图等各类形态转变,贡砚工艺美学价值、收藏价值明显提升。为了实现更多的可能,王令发明了50多把各类刻刀:
【出录音】:“我这里有70多把工具,每一方砚台都要用到,底下镂空的话,就用这种弯刀去雕。”【录音止】
2015年,由王令雕刻的砚雕作品《庆祝奥运》获得了中国工艺美术最高奖百花奖金奖。极致打磨、精益求精,王令终于让修水贡砚再次受到市场关注,一方砚台能卖到30多万元,修水贡砚逐渐回归公众视野,贡砚制作技艺也被入选省级非遗名录。
【出录音】:“我还有一个更大的想法就是,以后能成立一个修水汞砚展览馆,做一个展览馆、做一个传习所,让人家旅游的客人到这里体验,游客亲身体验,让想学、想参与的人,也有一个平台。”【录音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