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砚山村村民雨后忙淘宝:古人采砚废料 雨水冲成黑金

27.06.2014  12:24

村民在浅滩“淘宝

  6月26日上午,大雨过后的婺源县溪头乡砚山村雾气缭绕,村旁芙蓉河水流湍急。三三两两的村民拎着蛇皮袋,手持锤子,在芙蓉河的浅滩上“淘宝”。每年雨水集中的主汛期,砚山村的村民都会在河里寻找砚石。

  小山村成了一座石头城

  “大雨过后,老百姓就到河里捡石头,在家门口就能‘淘金’呢。”在砚山村,向导叶发华介绍。在他的指引下,记者看到流经砚山村的芙蓉河一片澄净,河两岸古木参天。“砚石密度大,一场大雨冲刷了泥沙,更加方便‘淘宝’。”村民余青来从记者身边走过高兴地说。

  在砚山村,砚石作坊琳琅满目。村子里房前屋后都垒着一堵堵“石头墙”,恍若进入一座石头古城。据介绍,砚山全村100多户,90%以上的农户都从事砚石生意。记者在“德声石坊”里里外外转了一圈,简直就是砚石大观园,不仅院子、客厅堆满了砚石,就连房间、厨房都被砚石占满了。

  “我从事砚石生意30多年了,现在家里收藏的砚石至少有20吨。”今年52岁的鲍富祥说,他一年卖石头创造经济效益100多万元,26岁的儿子鲍源根是他生意的得力助手。

  房前屋后都堆满了大大小小石头,这么多石头村民是怎么出售的?鲍富祥说,其实村民简直是坐等财富,每天都有安徽、南京、北京等地的砚商上门品砚、买砚。但奇怪的是,村民卖的都是原料石,一般不加工成品出售,这又是为何?难道村里缺雕刻师?

  “成品砚是把双刃剑,雕刻得好价值连城,雕刻不好就毁了‘金子’啊。”老鲍一语道破天机。他说,村里其实不缺少雕刻师,比如鲍钓、鲍军、吴锦华等,都是砚雕工艺师,不过名气不是很大,不像安徽屯溪的蔡永江,雕刻砚台8000元一寸。

  古人留下的废料成了“黑金

  记者在砚山采石基地转了一圈,发现老坑、石狮坑、水蕨坑等采石点都被封存起来,不知情者根本不会想到,脚下寻常之地竟是宝藏。“砚山村以前是县二轻局的采石基地,后来为了保护资源,解散了基地、封闭了石矿,由矿山资源局管理。”鲍富祥说。

  封闭石矿村民来说,其实是一件很好的事情。“物以稀为贵,这样我们收藏的石头就更值钱了。”村民们乐呵呵地说。堆在家门口的石头,都是从河里捡来的,经雨水冲刷才露出真面目。堆在家门口的石头由于石质不够光滑细腻,不懂石头的人一般不会偷窃,而且,大多数村民都安装了摄像头。

  “新安出城二百里,走峰奔峦如斗蚁。陆不通车水不舟, 步步穿云到龙尾……”宋元祐年间,时任秘书丞、提点明道宫兼国史编修官的黄庭坚奉命来砚山村取砚,看到村旁的龙尾山一带奇特的自然风光和金星灿烂的龙尾砚,欣然命笔,写下一首42 行诗作《砚山行》。

  如今,千百年过去了,古人开采砚石扔弃的废料,经过岁月沉淀和雨水冲刷,在芙蓉河里一块块都成了“黑金”。在芙蓉河里,眼力独到的砚山村民淘砚石,创造了巨大的经济价值。

  “往前走,有一处茗坦温泉,是县里的重点开发项目。泡温泉、品砚石,以后来砚山村的游客会越来越多。但我们会珍惜砚石资源,只卖给懂砚文化的艺术家,让他们在砚石上雕刻精美作品,将砚文化发扬光大。”鲍富祥说。(吕富来 记者 徐黎明文/图)

赣州首开粤港澳大湾区蔬菜直通车
  (记者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日9时30分,上饶之窗
江西今年建设设施蔬菜35万亩
  宁都讯(记者梁健、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上饶之窗
江西金融机构全力支持经济复苏
  (记者刘佳惠子)6月30日,上饶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