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铸新篇 硕果累累普华章

19.10.2017  17:12

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西水利科技工作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新思路以及江西 “创新引领、绿色崛起、担当实干、兴赣富民”16字工作方针,紧紧围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出了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治水思路,极大推进了全省水利科技事业的发展。五年来,我省水利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创新平台建设、人才引进和培养、对外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全省水利改革发展提供了较好的科技支撑和保障作用。

聚集资源,高起点打造区域科研中心。 为加大水利科技创新能力,改善科研条件,我省高位推动,筹资近5亿元集中打造了4个各具特色的水利科研基地,即鄱阳湖模型试验研究基地、鄱阳湖水文水生态监测研究基地、江西水土保持科园及江西省灌溉试验中心站试验基地(以下简称“4大基地”),其中省灌溉试验中心站试验基地被列为武汉大学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南昌的实验研究基地。以鄱阳湖模型试验研究基地、鄱阳湖水文水生态监测研究基地及江西水土保持科园等3个基地平台建设为基础,2011年经水利部批复同意组建了省部共建的“水利部鄱阳湖水资源水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并且创建了1支省级优势科技创新团队、2个院士工作站、2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部分科研基地还被批准为首批全国中小学水土保持教育社会实践基地、第二批全国中小学节水教育社会实践基地,成为众多科研院所、高校的“教学科研实习基地”和“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

2014年,我省以“水利部鄱阳湖水资源水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为平台,提出在江西打造代表南方片区的区域性水利科研中心。目前,正着力强化科研设施、设备、人才、资金、项目等科技资源的整合,创新科技体制和管理机制,打造区域性水利科研中心建设目标进展顺利。

聚集人才,加快人才与创新团队建设。 人才是第一资源。五年来,我省以团队结构优化为主线,以团队能力建设为核心,以领军人才培养为重点,以机制创新为手段,抓好引才、聚才、育才三个环节,初步构建了一支适应我省水利改革发展的结构优化、素质优良的杰出人才队伍。

按照学科专业方向,组建了水资源综合调控与管理、水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水工程安全与防灾减灾、土壤侵蚀与防治、农田节水减排与面源污染防治等10余个科技团队,构建了领军人物、核心人物、主要人物、骨干人物四个层次的科技人才梯队。“4大基地”是我省的一大亮点和特色,近年来,利用“4大基地”等科研平台优势,着力加强与高水平科研院所和高校合作,在解决关键技术问题的同时,联合培养了大批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并且柔性引进多名院士及博士、培养博士后,有效改善了水利高层次人才队伍结构。吸引了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以及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澳大利亚国家科学院、俄罗斯科学院、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等多批外国专家到我省参与科学研究和技术指导。

聚集创新引领,大力推进关键实用科技研发。 五年来,我省紧紧围绕水生态文明建设、鄱阳湖综合治理及“河长制”研究等事关江西全局的水问题,聚焦科技难点、热点问题,加大资金投入,吸引和聚集国内外优势科技资源联合攻关,取得了系列重要科研成果。

五年来,我省积极争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6项,水利部公益性行业专项、“948”、科技成果推广及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11项、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39项,争取科技经费近3200万元。其中,2014年,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院申报立项的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红壤坡地雨洪资源利用水土保持技术研究”获国拨经费438万元。安排750万元,分别与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和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合作实施了中澳、中美两个中外科技合作项目,2016年10月,省灌溉试验中心站与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合作完成的“鄱阳湖农业面源污染生态修复技术研究”项目结题并顺利通过验收,项目成果被鉴定为国际先进水平。2014年至2015年,面向国内知名科研院所和高校开展了江西省重大水利科技项目竞争性申报,安排1200万元经费用于15个项目立项。此外,我省积极响应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从2016年开始建立了江西省水利科技项目库,每年面向全省水利系统征集科技项目需求建议,项目库实行动态管理。五年来,省水利厅联合省财政厅安排省级水利专项科技经费11000余万元,用于实施立项的200多项科技项目。此外,为促进科研成果更好地服务于工程建设,我省认真落实“工程带科研、科研为工程”措施,从大中型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科研试验费”中合理安排资金用于解决水利工程建设中的重点难点技术问题,为工程建设提供了较好的科技支撑。我厅广泛吸引智力,鼓励科研联合,重点攻关江西全局重大水问题,对院士团队、全国水利科研院所和高校利用我厅4个基地开展研究的自带项目给予经费补助。为加强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申报和实施,2014年我省出台了《江西省水利厅关于加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和实施工作的通知》,安排专项经费对获批立项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给与10~30万元/个的经费补助。

五年来,协助或组织有关专家完成了170余项国家级、省部级和市厅级水利科技项目的验收和鉴定,取得了一批较好的科技成果。其中包含1项水利部“948”项目、1项水利部科技推广计划项目、9项水利部公益性行业专项、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红壤坡面径流及溶质垂向分层输出过程观测与模拟研究”和“沉水植物功能性状与群落构建对环境梯度的响应机制”),22项省科技计划项目、130余项省水利科技项目等。省直水利系统发表科技论文700余篇,其中EI检索、SCI检索以及CSCD核心库收录共60余篇。获得国家专利25项,其中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20项。其中由省水利科学研究院自主研发的“一种水域浓度场的多通道荧光测试系统和方法”、“一种河蟹中草药饲料添加剂”、“一种用于去除蓝藻的改性红壤及制备方法”及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院自主研发的“坡地水量平衡试验装置”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一种人工模拟降雨器坡面架设平台”等5项成果荣获国家发明专利。

五年来,我省水利系统共获得省科技进步奖、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中国农业节水科技奖、中国水土保持学会科学技术奖、全国优秀水利水电工程勘测设计奖、全国优秀测绘工程奖、省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奖、省优秀测绘工程奖、赣鄱水利科学技术奖等各级各类奖项120余项。其中由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院等单位完成的“红壤坡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关键支撑技术集成与应用”、省灌溉试验中心站等单位完成的“江西省主要作物灌溉用水定额研究与应用”、“江西省主要作物灌溉用水定额研究与应用”、省水利科学研究院等单位完成的“水量分配方案约束下流域非汛期水量调度研究及其在抚河流域的应用”等4项科技成果分别于2014年、2015年、2016年和2017年荣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由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院等单位完成的“应对旱涝急转极端气候灾害的水土保持关键技术研究”荣获2017年度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聚集内联外引,着力强化对外合作交流 。我省积极实施“请进来,走出去”战略,大力开展多层次、多领域对外交流与合作。由省水利厅领导率队遍访了天津大学、中国水科院、清华大学,南京水科院、河海大学等国内20余所知名科研机构及高校,着力加强与国内科研院所及高校间的合作交流,签订了10多个合作框架协议。在国际交流合作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分别与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合作开展完成了两个中澳、中美科研合作项目;与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南昆士兰职业技术学院进行了合作交流;支持江西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筹建“中俄白鹤论坛”,拓展国际合作领域,建立长期国际合作交流平台。此外,积极组织参加和举办各种培训班和会议,有效提高了我省水利科技水平和对外影响力。2014年4月,由省水利厅承办的全国水利国际合作与科技工作座谈会在南昌召开;2015年5月,省水利厅联合省委农工部、省农业厅和省林业厅围绕“加强水土保持防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主题联合举办了三期全省水土保持实用技术培训班。今年,由我省水利学会、省水利科学研究院及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院等单位共同承办的第二十一届海峡两岸水利科技交流研讨会将于今年10月22日至27日在南昌召开。

五年砥砺奋进,五年铸就辉煌。展望未来,江西水利科技事业前景光明,大有作为,我们将持续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积极践行新时期治水思路,紧紧围绕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高举生态文明大旗,主动担当、改革创新、锐意进取,不断强化水利科技的支撑和保障作用,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