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信息惠民工程建设难题

09.04.2016  01:38

  ●阮云兴

  自全国开展信息惠民国家试点城市建设以来,我省紧密结合“宽带中国”示范城市信息化基础建设,启动了一系列信息惠民工程建设。但在我省各试点城市信息惠民工程建设过程中,各种问题层出不穷,还需要解决、创新的空间仍然很大。

  一是应用系统使用困难多多。从电子政务实践来看,推进使用最大的障碍是使用习惯难以改变。比如网上行政办公系统和网上审批系统的应用范围和使用率非常低下,有的甚至形同虚设。如何有效提高政府信息化业务系统的使用率成了当前最突出的问题。二是部门资源整合阻力重重。政府各部门间信息化建设各自为政,有的业务系统由中央部委建设,有的由省委办局建设,有的由地方建设,信息资源孤岛林立,直接导致资源浪费巨大。同时数据格式不统一,业务系统无法协同,不能实现统一工作界面的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加之,政府各部门间有的以保密为由,有的以数据不在本地为由,有的以数据采集花了不少成本需收费为由,有的因系统部署在政务内网上为由,无法共享。三是数据资源共享处处是壁垒。在各相关试点城市信息惠民公共服务平台的各项功能上线过程中,部门之间资源难共享、业务难协同和系统难互通成了突出的难点。由于各个部门的业务系统使用的开发语言、数据库和部署方式均不相同,除了各部门不愿意将自建的业务系统与公共服务平台打通以外,还存在各种技术壁垒。四是市场运营系统缺乏。目前,许多公共服务都是政府行为,应用系统的建设、运行、维护靠财政支撑,就会出现重建设、轻使用的弊病以及虎头蛇尾的状况,信息惠民难以落到实处。五是技术人员严重不足。现有人员的知识结构参差不齐,专业性技术人才的补充和更新速度缓慢,信息系统的应用水平和效益难以得到有效体现。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吃透国家政策,实施地方数据工程。去年国务院先后下发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和《关于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的通知》,两个文件都不同程度地提到了数据资源开放和共享。地方政府要根据国家政策,全面实施数据工程建设,逐步推进城市级数据共享和开放机制创新,实现跨区域、跨层级、跨部门的业务协同。建立全市统一的公共基础信息资源库,将本市的基础存量数据统一采集、统一存储、统一更新、统一开发、统一利用,通过公共基础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机制创新,以共享为原则,以不共享为特例,对政府公共基础信息资源进行优化和集成,将信息化、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信息惠民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延伸信息平台功能。开展“一站式办理”政务服务体系建设,围绕“一个窗口”“一个网厅”“一条热线”“一套标准”“一个后台”的建设内容,不断推进和优化“政务服务网分厅”功能,开通与实体大厅一体化融合的功能,解决政务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实施标准建设,开放业务系统数据。依据《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体系》,结合城市特点,整合各部门电子政务元数据标准,统一数据格式、数据存储、数据交换、数据开放。梳理政府行政许可和政务服务事项与办理流程,统一事项编码,全面厘清政府权利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统一身份认证,实行所有行政许可、政务服务事项网上申报、网上受理、网上缴费、网上反馈。以居民凭身份证号码作为唯一识别码建设城市级的居民证照库,各业务系统根据部门职责边界自动关联散落在其他部门的所有相关证照信息,并可直接在线调用,让人们不再为证明“我是我”“我妈是我妈”而奔波,从根本上解决群众办事难。开放具有服务功能的业务系统数据,在确保系统安全的前提下,要求已经建成、建设中和新建的业务系统都必须向全社会无偿提供相应的数据产品下载。

  打破部门壁垒,促进数据产业发展。试点城市政府要积极探索打破部门信息壁垒和大数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尽快实现政府数据开放。还要引导市场对政府数据进行加工、创新和利用,倒逼传统产业创新技术、改善服务,并催生创新创业项目的涌现。

  开展绩效评估,明确市场运营主体。充分发挥“信息惠民国家示范城市”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的统筹能力,通过事前、事中、事后以及各阶段建设目标的绩效评估,大力提高各地各部门对工作的重视程度,形成全市上下一致“建系统、管系统、用系统”的局面。各级政府尽量不增设管理机构,不直接参与具体事务,主要通过加强规划引导、政策创新、协调服务等方式指导信息惠民国家试点城市建设。充分发挥市场运作的优势,调动企业的积极性,让更多的企业加入“信息惠民国家试点城市”建设中来,尽可能让企业走上公共服务的前台,有效解决资金不足、人才匮乏的问题。 (作者系省政协委员、上饶市扶贫办副主任)

让协商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
  “培育‘赣事’好商量品牌,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上,政协新闻网
解决烦心事 笑迎高铁来
● 本报记者 熊灵 通讯员 曾志明 谢建春 政协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