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译“一带一路”的江西密码

23.03.2015  16:12

◆江西自古就是古丝绸 之路重要商品输出地

◆景瓷是海上丝绸之路 最大宗的商品

◆江西茶叶、夏布、茧丝 也是主要贸易货物

    从2100多年前张骞出使西域到600多年前郑和下西洋,古丝绸之路在世界版图上延伸,把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夏布、蚕茧等输往沿途各国,带去了文明和友好,赢得了各国人民的赞誉和喜爱。如今,一个新的战略构想在世界政经版图从容铺展——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

  作为通衢要地,江西自古就是“一带一路”的重要商品输出地。自隋唐以来,江西景德镇的陶瓷就是海上丝绸之路上的最大宗商品。此外,江西的茶叶、夏布、茧丝等,也是“一带一路”的主要贸易货物。长期以来,欧洲人更是把“昌南”的谐音作为瓷器(china)和生产瓷器的中国(China)的代称。

  “China”发音昌南,又译“陶瓷”,即源自今日之景德镇。可以说,江西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之一。正因为如此,赣地之上处处可寻古丝路密码。

  无法割断的渊源

  通过“陆上丝绸之路” 景德镇瓷器外销路线

  元大都西北去,经宣德(今河北宣化)循木邻驿道抵达和宁,再向西北今蒙古察干乌拉东南、俄罗斯科切托夫、克孜尔、穿过西伯利亚南部进入欧洲

  元大都西行经宣德,抵大同,西过丰州(呼和浩特附近)、宁夏府路(银川),到甘州(张掖);南去过冀宁(太原)、晋宁(临汾)达奉元路(西安);自和宁西行或西南行分别到哈密、阿里麻里(霍城)。

  以上两路与丝绸之路衔接,总汇于喀什,再西行至中亚、西亚各国。

  丝绸之路是联系东方与西方之间经济、政治、文化交流的主要道路,是当今对中国与西亚、中亚、西方所有来往通道的统称。自从张骞出使西域后,汉朝的使者、商人接踵西行,西域的使者、商人也纷纷东来,他们把中国的丝绸和纺织品,从洛阳、长安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地。

  19世纪下半期,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就将这条陆上交通路线称为“丝绸之路”,此后中外史学家都赞成此说,沿用至今。从运输方式上,丝绸之路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是连接中国腹地与欧洲诸地的陆上商业贸易通道,形成于公元前2世纪与公元1世纪间,它最初是运输中国古代出产的丝绸。

  据我国著名陶瓷专家冯先铭所著的《中国古陶瓷的对外传播》(故宫博物院院刊)一文记载,从8世纪末开始,中国陶瓷就开始通过陆上丝绸之路向外输出,经晚唐五代到宋初,达到了一个高潮。当时输出的陶瓷品种有唐三彩、邢窑白瓷、越窑青瓷等。宋元到明初,在对外输出的中国瓷中,开始出现景德镇青白瓷、青花瓷、釉里红瓷、釉下黑彩瓷的身影。

  但是,由于景德镇距离“陆上丝绸之路”的距离较远,且瓷器易碎,不太适宜于陆上运输,所以“陆上丝绸之路”运输景德镇瓷器的数量并不是很多,且时间主要发生在元代时期。据记载,当时,景德镇瓷器经过两条“陆上丝绸之路”路线外销。

  在今新疆伊犁地区(陆上丝绸之路要道)出土的元代景德镇窑“青花双凤纹高足”、“青花凤头流扁执壶”和青花瓷片,以及土耳其托普卡帕宫收藏的40件元代青花瓷,都充分证明了江西与古代陆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渊源。

  千年黄金水道

  景德镇瓷器出海线路

  景德镇-鄱阳湖-赣江(水路)-南昌-(水路)-江西万安-梅岭古道-广东南雄-北江(水路)-广东(官道)-海运

  景德镇-鄱阳湖(水路)-抚河(水路)-广昌(石城仓库)-福建宁化(人工搬运)-清溪河-漳平(人工搬运)-九龙江(大路)-漳州或厦门-海运

  景德镇-鄱阳湖(水路)-抚河(水路)-广昌(石城仓库)-福建长汀(人工搬运)-汀江(小船)-广东梅县大浦镇-潮州-海运

  景德镇-鄱阳湖(水路)-抚河(水路)-广昌(石城仓库)-福建武平县下坎(人工搬运)-广东镇平(小船)-韩江(大船)-潮州-海运

  景德镇-鄱阳湖(水路)-铅山河口镇-衢州、金华-富春江-宁波

  景德镇-鄱阳湖(水路)-长江下游(水路)-出海

  汉武帝以后,西汉的商人开始出海贸易,开辟了海上交通要道,逐步形成了“海上丝绸之路”。后来,由于战乱及经济重心转移等原因,海上丝绸之路逐渐取代陆路成为中外贸易交流主通道。到了宋元时期,瓷器贸易通道转为以海上运输为主,瓷器占海上丝绸之路贸易商品一半以上,海上丝绸之路也因此称为海上陶瓷之路。

  据《江西省陶瓷工业志》记载,宋代,朝廷注重对外贸易,实施“来远人,通货物”的商业政策,并专门设立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海外贸易大为扩展,亦促使制瓷业蓬勃发展。

  宋时全国名窑林立。江西景德镇窑就为当时的全国名窑之一,所产瓷器,销路广阔。据南宋人赵汝适《诸蕃志》记载:中国瓷器已销往30多个国家和地区,“番商不惜代价作青白瓷交易”。景德镇的青白釉瓷器在东南亚各市场受到欢迎、重视。此外,马可·波罗在《马可·波罗行记》中也记载:“元朝远销瓷器,以景德镇瓷为主。

  和靠海的广东、福建不同,江西地处内陆,远离海岸线。那么,江西的瓷器是如何出海的呢?据史料记载,当时,景德镇瓷器运到我国沿海各个港口出海,主要有六条以上的线路。

  这些承载着景瓷和海上丝绸之路辉煌的水路,堪称一条条千年黄金水道,为江西,乃至整个中国与世界的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巨大贡献。去年,江西省召开“江西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专题研讨会”,许多专家学者也都认为,自隋唐以来,景德镇的陶瓷是海上丝绸之路最大宗的商品,“China”发音昌南,又译“陶瓷”,即源自今日之景德镇,可以说江西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之一。

震惊世界的发现

  其实,江西与古丝绸之路的不解渊源,还有许多震惊世界的实物发现可以佐证。

  ◎“南海一号”发现:

  2007年12月27日,作为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年代最早、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远洋贸易商船——“南海一号”正式出水,而沉船所载的瓷器中,有大量的景德镇青白瓷,这些瓷器的存在无疑说明了景德镇瓷器外销的辉煌。

  ◎元代沉船发现:

  元代的庆元港,即今日宁波,一艘木制的大型商船,满载陶瓷、铜钱、香料等货物前往日本进行贸易,谁知中途遭遇大风,在朝鲜半岛西南角的新安外方海域沉没了。

  沉没600多年后,1976韩国考古界发现这艘元代沉船,共打捞出中国青瓷、青白瓷、白瓷、黑褐釉瓷和白地彩绘瓷共计6000余件,还有28吨中国铜钱。在这批珍贵的中国元代外销瓷中,大多是江西景德镇窑和浙江龙泉窑的产品,也有江西吉州永和窑产品,而船内所出有关江西的实物资料与有关窑址出土遗物多相吻合,是元代江西外销瓷的实物佐证。

  ◎“碗礁一号”发现:

  碗礁只是福建省平潭县海域的一座礁石,碗礁其实并不像碗,这个名称真正含义是因为渔民们在这里捞起过瓷碗,碗礁因此得名。2005年6月底,中国水下考古队的一个调查小组在碗礁海域进行水下调查时,发现一艘沉没的古商船上,装载的货物都是景德镇清代的瓷器,大多数是青花瓷,还有部分五彩瓷。这次前所未有的重大考古发现,说明除了景德镇窑的瓷器之外,其他窑口的产品也有外销到海外的,如吉州永和窑。这更凸显了江西海上瓷器之路的特征。

   前店后厂”的关系

  提出“江西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之一”,可能有些人会持有异议。对此,江西省商务厅厅长王水平认为,内陆江西和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两者之间并不矛盾。起点并不是唯一性和排他性的,其核心是贸易交往通道和中西文化交流通道。

  在江西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肖发标看来,江西是海上丝绸(陶瓷)之路的重要源头。进入宋元以后,海上丝绸(陶瓷)之路成为东西方文明间最重要的交通路线。为此,东南沿海地区增加了大量的出海港口,海上丝绸(陶瓷)之路的起点城市不再局限于广州、扬州或者泉州。由于地处“吴头楚尾,粤户闽庭”,即浙江、福建、广东等东南沿海省份内陆腹地的区位优势,以及江西的江河水道与长江、闽江、珠江都能便捷对接的有利交通条件,决定了瓷器大省江西的古陶瓷文化线路是海上丝绸(陶瓷)之路的重要源头,是海上丝绸(陶瓷)之路不可或缺的一环。

  肖发标表示,陶瓷产区江西与东南沿海海上丝绸(陶瓷)之路起点港口城市的关系,犹如“前店后厂”的关系,店门可以朝南开,也可以朝东开,但卖的东西还是后面厂子里生产的这些东西。这种关系也就决定了江西是海上丝绸(陶瓷)之路的重要源头。

  值得一提的是,2005年10月,瑞典哥德堡号商船再次装载景德镇的瓷器,重走260年前的“海上丝绸之路”;2008年4月,日本TBS电视台赴景德镇陶瓷馆拍摄“海上丝绸之路”专题片。这些都不约而同地证实了国际社会认可江西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之一。

  茶叶和夏布

  江西与古丝绸之路不解的渊源,除了景瓷这个载体之外,还有“一带一路”的主要贸易货物——茶叶和夏布。

  江西财经大学旅游与城市管理学院副教授曹国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丝绸、瓷器和茶叶,曾经是中国古代三大出口产品。作为瓷器的重要产地,南来北往的货船上都有来自景德镇的瓷器。而风靡欧洲的中国红茶,也少不了铅山县河口河红茶的身影。

  据介绍,铅山河红茶是最早出口西方的中国茶。红茶鼻祖——上品河红茶就是英国王室传统茶饮。明清两代,河红茶制作师傅遍布全国红茶产区,河红茶更是成为明清茶名片上最耀眼的金斑银线。自问世后,全国各地商人纷纷订购,俄、英、印度等国商人也千里迢迢奔至河口贩运。

  据景德镇陶瓷学院的蔡定益老师考证,当时江西红茶外运的路线主要有三条。即从鄱阳湖入赣江,到达长江,再经大运河北上至北方或者境外;或从鄱阳湖顺赣江而上,经珠江水系到达广州,从而出口海外;或经九江运至汉口或上海,再运至海外。除了铅山河红茶之外,婺源茶叶、袁州夏布和茧丝等,也经水路,跨越重洋,远销海外。

  千百年后的今天,曾在古丝绸之路上大放异彩并风靡海外的江西茶叶、夏布和茧丝或已不可寻,但它们留下的不可磨灭的印迹,却和千年不灭的景德镇瓷器一样,已然幻化成赣地之上的古丝路密码,并助力江西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规划中,打开属于自己的“筑梦空间”。

  “一带一路”江西时间线

  ◆2月12日,江西省商务厅出台了《关于积极参与“一带一路”战略的措施和意见》,旨在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一带一路”战略和省委、省政府关于主动对接“一带一路”战略的决策部署。该《措施和意见》是我省第一份专题部署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落实文件。

  《措施和意见》提出,要拓宽陆上、海上、空中、数字四大通道,将江西打造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连接点和内陆开放型经济战略高地。到2020年初步构建全省宽领域、多层次、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力争累计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3000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突破600亿美元,对外承包工程突破500亿美元,对外投资突破100亿美元,为全省“五年决战同步全面小康”提供强大支撑。

  ◆3月11日,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江西代表团以代表团名义向大会提交建议:恳请将江西纳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规划,支持江西参加和融入“一带一路”战略,以及开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全方位合作,包括海陆空全面对接“一带一路”战略通道、扩大经贸产业合作等。

  ◆目前,《江西省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实施方案》正在制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