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专车遇冷,市场规律使然

21.10.2015  12:11

  以前,一个月,扣掉公司的20%抽成,能拿到1万多元,除去油钱有七八千元。8月掉到8000元,9月掉到6000元,一名专车司机如是说。国庆节后,单少了,钱也少了,司机蔫了,就像逐渐转凉的天气。“兼职”的司机回流,不少人把车停下,不出来“接客”。(10月19日《海峡导报》)

  对于专车遇冷的原因,业内人士分析,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专车司机越来越多,供求不断扩大,司机拿到的单子自然减少;二是奖励减少,对乘客的刺激作用降低;三和季节有关系。

  每年国庆过后是出租车行业的淡季,原因有多重——夏天热,人容易流汗,打车的人多;国庆过后天气冷,加上年底临近,人们会想要省点钱好过年。这样的季节原因,肯定会对专车有影响,但不会是致命的。专车司机供应的急剧增长,才是最重要的。仅仅四五个月的时间,从不到4000名注册司机到1.9万名,急遽的增长才是最大的杀手锏。奖励减少,从长远来看,这是必然趋势,无可挽回。专车可以烧钱培育市场、占领市场,但专车不能一直烧钱,天底下没有傻子。

  从一车风行,到专车遇冷,从根本来说,是市场规则的铁律。在互联网思维之下,投资看好一个市场,火速、大量砸钱,培育市场,形成市场规模,然后靠规模赢得效益,本就是一种策略。但任何一种投资,从本质上来说,还是逐利的。任何一个新行业,在超额利润之下,必然产生虹吸效应,随着竞争者的增多,利润不断下降,直至达到社会所允许的平均利润,这就是市场规律。如果利润进一步下降,在挤出效应之一,开始产生退出者。之后,又开始新一轮的轮回,终至市场平衡。

  由此看来,对于专车遇冷,根本没必要大惊小怪。市场的事情交给市场,只要制定最佳游戏规则,是与社会有利的。冷静思考,这也是专车存在最合理的理由,在他可以更好的适应市场变化,需求多,供给随之增加,平抑市场;需求减少,供给减少,稳定市场。这样的作用,显然是传统的出租车市场无法做到的。

  与市场化的遇冷不同,笔者更担心的,是政策的打击,那才是毁灭性的。10月10日,交通运输部对外发布了《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拟规定专车使用性质要登记为出租客运、私家车不能接入专车平台、专车不得巡游揽客,等等。倘若真的实行,那才是专车真正的寒冬!而从各方的反应来看,普遍认为这是在打击先进,保护落后。专车遇冷和各界反应,能够成为主管部门“吸收的意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