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评:以社会之爱,让失独者老有所依

13.05.2015  11:44

随着母亲节到来,失独父母这个特殊的群体再一次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据媒体报道,自5月5日起,近千名失独者聚集在国家卫计委办公区门前,以他们所说的“柔性陈情”方式,向国家卫计委表达诉求,参见央广网报道:《近千失独者来京“柔性陈情”三天 核心问题:无人赡养》。在经历过失去唯一骨肉的痛苦后,如何养老成为困扰着这些家庭最大的问题,同时这也成了国家和社会的问题。从人民网舆情监测系统后台统计,自事件发生以来截至5月11日,所涉及新闻资讯3374条,微信2523条,微博3281条,呈现出较高的舆情热度。

政策性无子女引发的社会关注度攀升,微博网友对失独群体的养老问题进行了激烈的探讨:

@老狼YMT: 国家应该对失独老人免费养老,不要再鉴定是否失能的问题,统一年龄,比如70岁,不愿意进公立养老院的老人,每月发放失独补贴。这是国家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乱世白猪:今早吃早餐看了一下电视,某民生节目在讲失独老人,有关部门领导出来讲话,表示失独老人目前缺乏的有养老保障,经济保障和精神安慰,但最缺的还是社会大众的关爱。然后拜访了一位失独老人,老太太表示他们群体最希望可以建一个养老院把他们跟其他老人分开免得看到人家有孩子来看望难过。

@大冒冒:失独家庭的养老问题日益困扰着一个个家庭,也成了国家和社会的问题,希望国家能够有大智慧解决这个政策遗留问题,消除社会隐患。我身边现在有不少家长相比着有些炫耀自己的独子已经出国,难道日后这不会造成一个变相的失独家庭吗?子女养老不可靠,社会养老诸多问题要解决,日后那是一个庞大的群体。

5月10日,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等5部门公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北京市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扶助工作的通知》,新政策显示,对于独生子女伤残、死亡的家庭,失能或70周岁及以上老人可安排入住公办养老机构。这意味着,北京失独失能老人可安排住公立养老院。

应该说,北京市出台的这一新政是对民众诉求的正面回应。长期以来,我们的一些公共政策,如果受到民众的质疑,还不习惯对其中的得失,进行公正充分的检讨和给出公开的解释;更不要说,对因公共政策失误而受损的民众进行合理的补偿。这次北京市针对当前失独人员的具体情况,以服务的态度,通过兴办养老机构这些具体措施,来化解客观存在的社会问题。这是值得肯定的。社会各方面对这一政策的舆情评价,也说明了这一点。问题是,如何将这件事办得更好,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对此,网友给出的具体建议主要有:其一,有关部门,要深入了解失独老人的具体困难,听取他们的意见,给他们充分的尊重;其二,为失独老人兴办的福利事业,尽量争取他们自己能够参与其中;其三,政府有关部门要公开公正,接受社会特别是新闻媒体的监督,将好事办好办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