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临终关怀社会工作服务示范项目在我校启动

11.03.2015  02:09

 

 

      2015年,发展专业社会工作第一次被写入中央政府工作报告。在这一重要历史时刻,3月7日,由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和李嘉诚基金会“人间有情”全国宁养医疗服务计划管理方主办,我校人文学院承办的宁养社会工作服务示范项目启动仪式暨培训会议在校图书馆隆重召开。李嘉诚基金会“人间有情”全国宁养医疗服务计划负责人罗敏洁博士、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副会长史柏年教授、江西财经大学校长助理阙善栋、江西省民政厅社会工作处谢快生副处长、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宁养院名誉院长兼顾问吴印生教授等参加会议并致辞。尹忠海副院长主持了会议。


    “人间有情”项目由16所高校和16所医院联合推动。该项目得到了2015年中央财政支持,由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负责具体实施。近年来,随着老龄化进程加快,我国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如何改善癌症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晚期癌症患者的“死亡质量”,尤其是如何倾听、纾解老龄癌症患者及其家庭的苦恼,是一个迫切需要关注的专业性问题,社会工作者在这些群众关注的重大问题上有着专业优势。项目正是基于上述重大背景而设立,其宗旨是为贫困晚期癌症患者及其家属提供专业社会工作服务,缓解因面临死亡与分离带来的压力,改善其生活质量和“死亡质量”,达致“生死两相安”。同时,积累宁养社会工作的宝贵经验,锻炼形成一支具有专业素养的医务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搭建医患之间的沟通桥梁,减少医患矛盾,推动医疗单位加快推进社会工作服务和岗位设置,让更多的普通市民认识和了解宁养服务,“全人”照顾理念得到传递,为医务社会工作的发展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会上,阙善栋赞扬这一项目的实施为我校培养专业化社会工作人才提供了大量机会,包括潘丽娟在内的校友先后因此获得了赴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名校攻读研究生的机会。来自香港的罗敏洁博士提出了新一轮项目执行要求。中国社工教育协会副会长史柏年教授详细分析了第一轮的执行情况,提出了本轮计划的实施方案。谢快生强调,在今年李克强总理的政府报告中,发展专业社会工作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意味着大量新机遇,希望高校与社会组织抓住机遇,迎难而上。吴印生教授分享了排名全国第二位的南昌宁养院的工作经验。参加16+16模式的高等院校与医院联合配对逐渐的社会工作专业团队进行了服务经验交流,学习临终关怀方式方法,气氛热烈,为项目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据悉,该项目是首次在江西省举办启动仪式。虽然南昌开展宁养服务历时不长,但是走出了一条“政府-高校-医院-基金会”联动的独特道路,引起了全国同行关注。我校是这一独特道路中的核心力量,尹忠海把这一模式的内在动力机制概括为“三心两情多轮驱动机制(爱心、同情心、责任心;不变的宁养情谊、多专业协同情谊)”。(图文/人文学院   编辑/匡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