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探索建立社会扶贫网络平台 推动民间力量加入

17.10.2014  10:33

省扶贫和开发办计财处副处长刘福东最近主抓一件事:将全省各地摸排识别到的贫困户资料录入信息系统。刘福东的另一个身份是公益志愿者。在他看来,对全省贫困户的精准识别,不仅体现了我省扶贫方式的转变,对推动社会力量参与扶贫也具有重要意义。

今年10月17日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中国首个扶贫日,我省主题为“我为减贫做件事”,旨在推动全社会共同关注贫困地区的发展,营造扶贫济困的浓厚氛围。刘福东说,依托扶贫“精准到户”,省扶贫和移民办正探索建立全省社会扶贫网络平台,动员社会公众通过这个平台参与扶贫。

更精准 从扶贫到村到精准到户

目前,我省仍有3400个贫困村,328万贫困人口。“这328万贫困人口是通过统计上的样本调查得出的,在开展精准识别前,我们掌握了贫困人口数量,不过这些贫困人口具体分布在哪里、具体是哪些人,还比较模糊。”刘福东说,这种“扶贫到村”的方式“网撒得大”,却有一个问题:贫困村里住的不全是贫困户,有“富人”也有穷人,着眼于整个贫困村的扶贫政策,贫困户可受益,“富人”也可以享受到,扶贫指向性不够强。

现在,这种情形发生了根本改变。刘福东说,去年我省以328万贫困人口作为全省精准识别对象,全面启动新一轮贫困户识别工作,对现有贫困人口重新进行调查核实,并按国家部署将有关数据、信息录入系统,建立统一完善的建档立卡数据库。从此,我省扶贫工作方式由“扶贫到村”向“精准到户”转变。全省贫困户将全面达到“户有卡、村有册、乡有簿、县有电子档案”的要求,实现省、市、县、乡、村的联网查询和汇总。

更有效 落实帮扶政策到每一户

实际识别中,怎样界定贫困户?如何防范暗箱操作、人情操作的情况?“我们有一套规范系统的程序,贫困户不仅要登记大量资料,还要经过几轮公示、审核。”刘福东拿出一份《贫困户登记表》告诉记者,这里面的登记事项加起来有40项,涉及贫困户基本情况、生产生活条件、帮扶情况三大块。贫困户填写登记表提出申请后,要接受村民代表评议,张榜公示后村委会审核;再上报乡镇一级审核,并张榜公示。“到了县一级,还要进行抽查,并进行公示,我们称之为三榜公示。”刘福东如是称。

刘福东说,依托精准识别,我省明确提出了“帮扶到户”要求,具体措施就是“五定”:定对象,对精准识别的贫困农户全面登记造册、逐户建档立卡、实行动态管理;定政策,从基础设施、移民搬迁、危房改造、产业发展、技能培训、转移就业、教育就学、公共服务等各个方面,对扶贫对象落实帮扶政策和项目;定措施,组织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到户;定责任,落实扶贫到户责任制,把帮扶到户成效作为检验扶贫工作的根本标准,作为考核干部作风、政绩的重要依据;定目标,通过帮扶到户,使扶贫对象收入水平有明显提高、生产生活条件有明显改善、自我发展能力有明显增强,确保扶贫到村到户的精准性、有效性、可持续性。

更广泛 建立平台激励社会参与

说到扶贫工作,我们经常会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从这些年的情况来看,政府主导所起的作用很大,但社会参与力度相对还比较薄弱。”省扶贫和开发办政策法规处副处长龚亮保说,国务院从今年开始将每年10月17日设为“扶贫日”,体现了对扶贫工作的重视,还有另一层深刻用意就是唤起全社会对扶贫更多的关注,激发更多社会力量参与扶贫。为此,我省就将今年“扶贫日”主题定为“我为减贫做件事”。

目前,省扶贫和移民办正探索建立江西省社会扶贫网络平台,将贫困村、贫困户的贫困信息分类整理,设定相应的社会扶贫项目、激励政策和项目管理机制,在社会扶贫网络平台发布,大力动员社会公众通过社会扶贫网络平台参与扶贫。“让想扶贫的能扶得着,想捐赠的捐得上,为扶贫做贡献的能得名得利。

更人性 民间公益推动个性化扶贫

对此,民间公益组织怎么看?16日中午,我省知名公益组织——崛美行动公益发展中心的施展主任受访时称,扶贫走向精准,对怀有良善之心的民间公益组织、爱心人士来说是件好事。扶贫对象精准了,社会力量介入扶贫就更有针对性和指向性,效果也更好;政府扶贫手段不一定能面面俱到,更具灵活机动性的民间公益力量就可以显身手,推动“点对点”的人性化、因人而异的个性化扶贫。

施展特别提到知名公益人士邓飞正在推进的一个公益项目——e农计划。该计划是要把地处偏远、无工业污染的安全农产品通过互联网推荐到城市,培植贫困山区的生态养殖和种植户,吸引出门打工的年轻人返乡致富,使孩子们摆脱留守儿童的困境。“这也是新式扶贫项目,我很感兴趣,打算联合江西其他公益团队,帮江西的农户打开农产品销路,到时候政府部门对贫困户的精准识别信息,可以给我提供指引。”(记者金路遥 陈文秀)

 


官方微信

人民微博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