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晴川:嗜购奢侈品游客亟需“心灵扶贫”

17.09.2014  14:00

  由于价格的因素,随着出境旅游的普及,我国去境外购买奢侈品成为相当一部分人出游的主要目的。据统计,2013年,中国奢侈品消费总额达1020亿美元,消费了全球近一半的奢侈品,成为全球奢侈品市场的最大客户。(9月16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乱世藏金,盛世藏玉。热衷奢侈品,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经济的繁荣以及国家的富庶安定。但消费全球近一半的奢侈品,还是狠狠地触痛了国人的神经。

  从道理上说,钱在谁口袋,谁就有支配权,你愿打我愿挨,纯属市场行为,他人无权说三道四。但是,将出境游变成了购物游,豪掷千金不惜将一半奢侈品收入囊中,以至于让国外人贴上“钱多人傻”的标签,就已经严重损害了国人形象,这就不是一个人的私事。何况,不管境外购物花的公款还是私款,总归是国家的财富,每一个中国人都有义务珍惜腰包里的每一枚硬币。这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照见了一个人的人品、素质。

  改革开放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了,中国GDP也已经跃居世界第二,但中国经济并没有想象的发达,在一些地方甚至还很贫穷落后。有数据表明,我国去年的城镇居民人均总收入不过29547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才8896元。这个“家底”,无法蒙蔽外国人的双眼。一个人穷惯了,也穷怕了,一旦富裕起来,首先想着证明自己,就像鲁迅笔下暴发起来的土财主花高价购买汉鼎唐镜之类的古董、置陈于客厅“发思古之幽情”一样。钱没错,错在摆阔之人。用炫富来彰显自信,恰恰是不自信。没有人会高看你一眼,只会贻笑大方,让人嗤之以鼻。

  当然,某些花钱不眨眼的土豪,钱多是真,人未必真傻,只是财富来得太容易,纸醉金迷而已。那么,我们自然会追问:到底是谁如此花钱不心疼?他们的钱,又是怎么得来的?而更深刻的问题则是:我们又该如何缩减事实存在的贫富差异?

  西方的“木桶理论”告诉我们,木桶能盛多少水,只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用在衡量一个社会的富裕程度上,就是要看有多少穷人,而不是仅仅看富人有多少。这是从物质财富方面而言的启示,对于一个人的内心,道理亦如此。一个人,当穷到只剩下钱的时候,尤其是那些靠不法手段或社会潜规则攫取巨额财富的人,面对老外们一边咧嘴数钱,一边笑着羞辱这些土豪“钱多人傻”品味差的时候,内心激不起一丝羞耻涟漪,反而自我感觉良好,这其实也是一种贫穷,我姑且称之为“心穷”。贫穷不可怕,可怕的是心灵干涸,心里除了钱财,装不下其他任何东西,再多的钱财也填不满欲望的深渊。

  财富流失海外可惜,但如果我们还没有健忘去年中国游客海外购物10亿元退税无人领取的新闻,那就不该寄希望于完善退税政策来留住那些灵魂已经沙化的土豪拎着钱袋子转身回来。所以,要撕掉那道明晃晃的刺眼标签,除了要寻找到国际贸易平衡点,运用法律武器防止财富流失,最重要的是对他们“心灵扶贫”,让他们的思想感情不再隔膜于文明,举止谈吐脱离粗俗浅陋,品味格调走出低级趣味。这是摆在全社会面前的一道亟需解决的深刻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