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晴川:对“扇耳光”家长应严厉追责
不能随地大小便,不能随便动手打人……这些连小孩子都懂的道理,竟然有成年人“知错犯错”。16日,在无锡地铁1号线一站点,一位男乘客不顾保洁员的劝阻,强行抱着孩子在地铁站随地小便,面对前来劝阻的地铁工作人员,男乘客和同行的女乘客竟打骂地铁工作人员。现代快报记者获悉这一幕不但被孩子当场目睹,还被站内监控摄像记录得清清楚楚。(9月18日《现代快报》)
都说人有“三急”,况乎幼童?所以,在公共场所,一个憋不住的幼童,在一时找不到方便之所的情况下“便不自禁”,还真不能说有多大罪过。之前发生的种种类似事件,多系此种原因。既然公共设施短板是主因,那么,这里面虽有家长公民意识、公共道德、公共卫生等意识欠缺问题,也应一分为二地看待,并能给与善意与宽容,这当是一个文明之人该有的文明。
但必须清楚,该起事件与以往有着明显不同。一方面,保洁员提醒了家长“附近有厕所”,而且也愿意“给他塑料袋应急”,可谓文明到家,仁至义尽;另一方面,工作人员劝导其要文明乘车,也是尽心尽职,没有瑕疵。可以说,其间始终有爱有温暖,但换来的不是投桃报李,反而是恶毒的侮辱谩骂。家长戾气勃发,或许是因为善意的劝说让其丢了面子的一时冲动,但没有理解,没有感激,更没有羞赧之意,如此是非不分,文明与粗鄙已是昭然若揭。
我们尽可以指责那些总以为自己处于道德高地、自诩文明卫道士的人;对那些动辄无限上纲上线,甚至只会冷漠拍照来给某个人群贴标签的人,我们也可以嗤之以鼻,但在真相面前,对如此父母,我们已无力辩解,只能哑口无言。一个人的素质欠缺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自知,更可怕的,是给孩子树立的坏榜样。当在孩子心中种下善恶颠倒、是非不分的种子,这在传递怎样的价值观?又能指望未来结出什么样的果实?
冲动是魔鬼。扇耳光事件,反映出时下某些人群在生存压力之下的暴戾情绪。从围殴他人致死,到女大学生失踪,这种戾气,可以说弥漫在当今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如何缓解消弭,已是一个不容回避的命题。而该事件折射出来的法律意识和公共精神的缺失,更应引起警觉。在公共场合让幼儿随地“方便”,哪怕有再多原因,都算不得文明;在大庭广众之下肆意谩骂打人,更是触犯了法律底线。一个文明法治社会,私德理应主动服膺公德,而不是凌驾其上。
所以,要消除恶劣影响,办法只有两个,其一,打人者向被打者道歉;其二,追究打人者法律责任。这是教育帮助他自己,也是给所有公民提供一面镜子,更是为孩子矫正前行方向,以防误入歧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