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资本“唱大戏” 南昌一年后养老服务不再捉襟见肘
眼下,投入1.2亿元的南昌县老庆祥阳光社区老年公寓一期工程已完成。南昌市民政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南昌市养老机构已打破政府“包办”格局 ,更多的社会资本正在“唱大戏”,目前已有多个大型民办养老服务机构在建。至2015年,民办养老机构将新增床位万张以上。
养老床位供不应求
家住南昌市西湖区的马大爷退休工资不高,想在养老机构安度晚年,可是找了几个月也没找到合适的。他说,有的养老院价格能承受,但离家太远;离家较近的,价格又太贵。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更多老年人将面临马大爷一样的烦恼。南昌市民政局社会福利处负责人介绍,目前南昌市的老年人有75万人,已占全市户籍总人口的14.87%。到2015年,南昌市的老年人预计将超过80万人。
南昌市政协提供的一份数据显示,目前,南昌市100多万户家庭中,有近13万老年人属空巢家庭,空巢老人和孤寡老人已接近老年人总数的35%。传统居家养老方式已不能满足越来越多老年人的需要。可是,目前南昌市的养老福利机构有30多所(不含农村敬老院),床位仅有6000多张,总床位仅占老年人总数的1%左右。
民营资本唱主角
实际上,近几年,在养老机构建设中,民营资本一直在扮演“主力军”的角色:现有的6000多张养老床位中,民办养老机构占了八成以上;35家老年社会福利机构 (不含敬老院)中,29家属民营。
在南昌民政部门的工作人员看来,民办养老机构本来可以发展得更快,但一些客观因素阻碍了其发展。以往,各级政府虽相继出台了不少措施,但缺乏有效的工作协调推进机制。其次,现有城市规划中并没有专项用于建设养老机构的土地。
南昌民政部门在调研中还发现,正在运行的民办养老机构存在投入大、盈利小、周期长的境况,运营过程中往往面临资金窘境。
政府补助活力迸发
近年来,南昌市政府为此出台办法,在用地、税费、规划等方面出台优惠政策,让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向养老机构。南昌加大对民办福利机构的补助,对正规民办非营利性养老福利机构进行补助。该市规定,自建或购买用房兴办30张床位以上、入住率达50%且运营满一年的,按每张床位2000元进行一次性补助;对连续入住民办福利机构3个月以上的老人(不含政府供养对象),按实际占有床位数每人每月100元给予民办福利机构运营补贴,补贴3年。
一系列的优惠政策激发了民间投资热情。目前,南昌由社会力量投资在建(筹建)大型养老福利机构有6家,总投资达30亿元左右,到2015年,将新增床位10000张以上,到时,养老服务将不再一床难求。(来源:江西日报 原题:社会资本“唱大戏” 养老服务不再捉襟见肘 南昌一年后可新增养老床位上万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