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安源社区治理造就城市“幸福细胞” 新型社区重视服务功能

07.01.2014  12:28

被称为“小巷总理”的社区干部有多大的“权力”?大到人口普查,小到收卫生费,他们承担着百余项工作职能。“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是对社区居委会繁重工作的形象比喻,作为城市的“细胞”,这根“”要连起千家万户。只是,社区居委会“小而全”的职能,让“小巷总理”勤于“政务”,而疏于“民情”。

从去年起,安源区开始推行城市街道社区职能改革,将街道民政、劳动保障、计生等社会管理、服务职能直接下放到社区,成立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为“小巷总理”减负,让社区居委会功能回归服务居民的本位。

政府职能下沉,新型社区重视服务功能

安源区凤凰街江湾社区居民李茹萍,拿着身份证、户口本走进了社区服务中心。不到10分钟,她就拿到了《失业、再就业优惠证》。而如果是在2012年办理同样的业务,她需要在社区办理相关证明后,再到街道办事处去办证。“如果证件、证明没带齐,可能要来回跑好几趟。

李茹萍感受到的便利,得益于去年安源区推行的社区职能改革:将街道民政所、劳动保障所、计生办、司法所等社会管理职能部门撤并,将街道一级的管理、服务职能直接下放到社区,在社区成立综合服务中心,将服务窗口前移到群众家门口,以新型社区的模式直接为群众提供服务。

凤凰街办党委书记晏妮说,民政、劳保、计生等职能是以前居民与街办“打交道”最为密切的“业务”,办理失业证、再就业优惠证等证件都要经过街道这个环节,使居民多了奔波之苦。随职能一同下沉的,还有一批街办的干部,实现了“群众跑腿”到“干部跑腿”的转变,如今与居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医保、社保、计生等事务,基本实现不出社区就能全部办结。

政府公共服务逐步向社区延伸是趋势,我省也早就提出,要大力推进公共服务覆盖到社区,依托各级社区综合服务设施,面向全体社区居民提供劳动就业、法律服务、人民调解、社会保险、计划生育等服务。”长期从事社区治理研究的省民政学校培训科长张翔说,我省一些地方也在探索政府公共服务向社区延伸的举措,但如果与居委会“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受人员、经费等条件限制,就难以达到就近服务居民的目的。

张翔认为,相比较而言,安源区的城市街道社区职能改革更“彻底”,把与居民联系最为密切的公共服务“”到社区,非常“接地气”,是城市由行政管理向精细化、人性化服务的转变。

【1】 【2】 【3】

官方微信

人民微博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