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孙三代过“六一”

31.05.2016  11:11

  □黄小燕

  记得,我小时候曾天真地问父亲:“爸爸,你小时候儿童节是怎么过的?”他嘴角都泛着笑说:“我小时候只是儿童没有节,有的只有劳动节。”父亲出生在六十年代,那时爷爷家里很穷,他每天放学回家,还要帮奶奶照顾弟弟妹妹,外加做饭。儿童节这天学校会放假,可爷爷不是让他上山砍柴,就是让他下地干活。如果这天没有活干,他便会去田里捡田螺。在夏季的水田里,田螺遍地都是,花上一到两个小时,便可捡上满满一大桶。爷爷把田螺卖了,给父亲买本小人书,这算是父亲过得最快乐的儿童节了。父亲在童年里,从来没有享受过真正意义上的儿童节的“待遇”。

  生为80后的我,小时候很喜欢过儿童节,从几个月前就盼着“六一”快点到来。因为这天可以不用上课,还有新裙子穿。家里条件虽然不好,但母亲每年“六一”都会给我买一条花裙子,父亲也会在这天送我一本小人书。那时学校会安排我们上台表演节目,表演最多的一个节目是跳《我们的祖国是花园》这首歌的舞蹈。老师把我们的小脸蛋,涂得白白的,腮红画得浓浓的,头上还要戴朵大红花。表演完节目后,老师会组织我们去乡政府大院看电影,那时的大院不是专门放电影的地方,只有在隆重的节目里才会放电影。在《地道战》《小兵张嘎》……一部部红色经典电影里,我度过了一个又一个美好的儿童节。

  转眼间,女儿出生了,轮到她过“六一”了。曾经过着苦日子的父亲,觉得他生在“温室”里的外孙女,吃得好玩得好,每天都是在过儿童节。

  过早自律的女儿会早早的计划好“六一”的行程,上午去哪个游乐场玩,下午去哪家儿童餐厅吃饭。这一天她是主角,我们都服务于她。

  可今年“六一”,女儿却没了兴致。我问她为什么?她说:“我们班好多同学都不过儿童节,都去上补习班了。我也在要在家学习,不然我的成绩赶不上他们。

  我又问她:“你‘六一’在家里学习,你快乐吗?

  女儿撅着嘴说:“不快乐,也没有办法!

  听了女儿的话,我叹了一口气。现在的小孩,除了上正常的上学时间,周末家长还给她们报各种补习班,在潜移默化中向孩子灌输了一定要上好学校,当成绩优异生的观念。与别人成绩竞争也成了孩子身上的珈锁。

  想到这里,我对女儿说:“孩子,妈妈希望你快乐成长,快,叫上外公外婆过节去。”公园里,父亲放着风筝,女儿追着蝶儿,阳光下父亲眉开眼笑,女儿笑靥如花。看着这温馨的一幕,我想在以后的每一年,我会带着父母和女儿一起过“六一”,让父母重走童年,让女儿回归纯真,让我享受幸福。

让协商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
  “培育‘赣事’好商量品牌,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上,政协新闻网
解决烦心事 笑迎高铁来
● 本报记者 熊灵 通讯员 曾志明 谢建春 政协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