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神题”面试 为高校面试考查热点新闻叫好

05.04.2014  19:57

教育时评

前不久,北大清华等国内多所高校自主招生复试结束。据媒体报道,综合面试题中,涉及“老人摔倒扶不扶”、“‘玉兔号’月球车”等热点话题。对临床医学专业考生的面试中,“医患关系”也成为考查内容。(《京华时报》3月30日)

与前些年的“神题”面试相比,今年自主招生复试的试题呈现出一个新的倾向:考查学生对热点新闻事件的分析理解。

犹记得2013年,部分高校自主招生面试题让人不知所云:大象把蚂蚁踩到骨折,怎么办?《西游记》里有多少个妖怪?“JJJJ”四个字母对应的成语是什么?……难以想象,诸如此类的“神题”到底选拔出何种“人才”。

而在本年度的自主招生中,则有了可喜的进步,大部分院校终于不再纠结于“神题”,转而重点考查“人题”。新闻热点、社会焦点、公共话题都纳入了考查范围中。以上海交大自主招生面试为例,考查范围的不仅有对美国第一夫人访华表现,马航事件等最新的新闻热点评价,还有对于同学关系,孝心的看法。坦率地讲,即便是让成年人回答这样的题目,给出令人折服的答案也并非易事。

这样的题目涉及到考生阅读理解、思维逻辑,以及独立的判断和价值观等方方面面。对于考生的综合素质,能够做出一个较为全面客观的考查。比如清华自主招生的一道面试题是:“最近媒体报道一些地方老人摔倒后无人搀扶。有人说,这是因为怕被讹诈,也有人说‘不是老人变坏了,而是坏人变老了’。你如何看待这个现象,又如何解决这种问题?”是否应该扶起摔倒的老人是一个公共话题。显然,解答这些问题并非死读课本就可以应付过关的。

应该可以说,自主招生是对高考的一种有益补充。在一定程度上,在此类名校的晕轮之下,它们的自主招生考试对于中学教学僵化的应试观念进行纠正和改良,对于其他高等院校的办学实践以启迪和思考,从而带动人才培养体系的整体创新和发展。

从目前来看,公众对于自主考试抱有很高的期待。可是不得不指出的是,自主考试本身并非天平和标尺。因为仅凭一次考试,一张试卷去评判所有学生的创新性是有局限的。此外,从公平的角度来讲,自主考试不应该给“暗箱操作”留有任何“视觉死角”,在从选拔到面试的整个考试过程都应该真正做到公开透明。这些都要求相关部门在前进中不断摸索,不负公众的期待。


官方微信

人民微博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