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雨笙:票贩子“重出江湖”源于管理的缺位

10.07.2015  12:28

  7月6日,广东深圳,记者暗访发现,罗湖汽车站和火车站广场上票贩子再次出现,里面不乏一些老面孔。他们装扮成车站工作人员,将乘车的市民带到自己有联系的服务点,实施诈骗来牟利,每天上当受骗的乘客难以计数。(7月9日海外网)

  一提到“黄牛”这个字样,想必大家都是气不打一处来。很多时候,我们要乘坐汽车或者火车出门,但是却因为买不到票而不得不去寻找“黄牛”,少则几十多则几百的加价让人哭笑不得。但是,在运输部门实行火车票实名制后,尤其是铁路方面,由于列车上乘务员对票面信息的核对已经足够严格,票贩子倒票的发挥空间已经相对较小,这让曾经猖獗一时的“黄牛”销声匿迹了好一阵子。

  最近“黄牛党”又想到了新的方法来牟利,就是装扮成车站的工作人员,在车站外面实施“揽客”,尤其是对外来的不熟悉环境的乘客下手,让人误以为是“合情合理”。票贩子通过这样的方式对乘客进行欺诈,从中谋利。笔者在车站也曾经遇到过这样的人,他们谎称自己可以带你到后台售票部门,帮助你一些例如直接买车票上车、不用排队等待等等一些虚假条件,促使你上当受骗。可能多数的时候,稍微有些“良心”的“黄牛党”还能让你看到真正的火车票,但是遇到丧心病狂之人,就真的像“人在囧途”里,徐铮扮演的“老板”托手下人去买火车票,非但没有买到卧铺,还是一张和王宝强手里一模一样的假票。

  对于火车站、汽车站票贩子再次出现之事,相关管理部门和执法部门是自圆其说。对于欺骗乘客的行为,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认为在现有法律上,只能以登记为主;派出所认为证据不足,没办法抓现行;车站方认为票贩子们都是在广场上行骗,没有进到车站的区域,他们也无权进行管理。似乎每个执法部门都有自己的难处,最终的结果是普通乘客受骗。

  多头管理就意味着无人管理。票贩子“重出江湖”,不是他们聪明,而是执法的真空让这些人有机可乘,逃脱相应的处罚。要想根治这种乱象,还需各个部门各司其职,相互配合而不是相互推诿。

  另外,笔者在这里真的要奉劝喜欢贪小便宜的朋友们,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尤其是国家正规的运输部门,是不可能有那种违反正规制度的“特权”存在。相反,都是一些不法之徒利用人性的弱点,来骗取人们的信任。如果能够擦亮自己的双眼,很多小伎俩是非常容易识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