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祭扫兴起生态葬法存忧 江西殡葬改革的调查

08.04.2014  12:40

    年初,《关于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带头作用全面深化殡葬改革的实施意见》经由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联合下发,今年成为我省全面深化殡葬改革的“元年”。

    清明期间,记者探访多家墓园,采访了一些群众与专家,对我省殡、葬、祭等现状进行了一些了解,有欣喜,也有忧虑。

    “两禁”带来新变化

    清明期间,缅怀先烈、追思亲人仍是不变的主题,而群众的祭扫方式更加文明。

    在南昌,人们谈论得最多的是“禁令”——禁止燃放鞭炮、禁止焚烧纸钱。虽是第一年实行,但前来祭扫的群众对此十分配合与支持。4月5日清明当天,记者在现场看到,因为“两禁”的实施,南昌瀛上墓区告别了以往烟尘满天、纸屑乱飞的状况,给人们留下了整洁、宁静、清爽的印象。

    4月6日,记者走进梅岭世纪园,迎风飘扬的黄丝带、随风旋转的五彩风车映入眼帘。墓园负责人告诉记者:“3万根黄丝带、6000枝鲜花、7000个风车、7000张心愿卡,这些都由墓园向前来祭扫的群众免费提供,引导大家文明祭祀。”记者在现场看到,不少群众纷纷放下手中的鞭炮和冥币,欣然接受这种方式。

    “献一束鲜花、栽一棵小树”、网络寄语送亲人、“殡葬改革利弊”辩论会、清明诗歌诵读会、折纸鹤寄哀思、撒鲜花祭亲人……这些活动在全省各地的社区接二连三地开展。

    南昌市民政局党委委员陈军虎说:“近年来,南昌经济快速发展,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升,但与之不相适应的是,灰尘漫天、雾霾袭城的现象时有发生。于是,从去年冬至开始,我们就萌生了这个‘两禁’的念头,去除陋习、文明祭扫刻不容缓。

    生态葬法百姓接受仍待时日

    据统计,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快,我省每年死亡人口超过26万,如果土葬的话,以每座坟墓占地10平方米计算,每年需耗地260公顷。

    树葬、花坛葬、公寓楼壁葬……为了缓解“死人”与“活人”争地的矛盾,近年来,我省将这些生态葬法一一推出,不仅生态环保,而且成本也远低于传统墓葬。然而,老百姓对生态葬法接受度不容乐观。

    南昌市民政局社会事务处处长李杰说:“2010年,南昌投资2000万元兴建的骨灰堂,设置了5万多个骨灰格位,到目前为止,只安放了3000余个,而且绝大多数还是临时安放;南昌市殡葬管理处公墓树葬区、草坪葬区基本无人问津。而两年前的清明前夕,南昌推出了降解骨灰盒,实行骨灰深埋葬法,但到现在为止,没有一个人选择这种方式。

    走进西山万寿陵园,这里群山叠翠、碧水环绕,陵园里有专门一块地方,将花坛围做成了一个个小型的墓碑,远看是花坛,实际具有安葬的功能,平均每个占地0.4平方米。总经理沈冬雷告诉记者:“2010年开始,陵园尝试着推出了27个花坛墓位,今年是第五个年头了,销售并不理想。

    在萍乡市人文公园,2011年开始推出3座“阁楼”墓,设置墓穴160个,平均每个价格不到5000元。总经理刘寿南告诉记者,此种安葬法推行了3年,只销售了20余个,仅占设计总量的18%。

    遗体火化率下滑待解

    在火葬区推行遗体火化,这是防止乱埋乱葬、封建迷信活动等现象蔓延的基本前提。

    4月7日,省民政厅社会事务处副处长罗铁军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近年来,我省遗体火化率呈急剧下滑态势,由2006年的51%下降到如今的40%,加快推进以火葬为基础的遗体处理方式改革,是今年我省全面深化殡葬改革的重点之一。

    记者通过调查了解到,殡葬服务不够规范、封建陋俗、一些地方领导干部不重视等,是我省遗体火化率下滑的主要原因。在采访中,记者发现,不少群众“入土为安”的思想仍根深蒂固,他们更倾向于传统的土葬;一些地方政府对火葬区遗体是否实现了火化,重视程度也不如从前,一些相关考评指标也取消了。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省各地殡仪馆和公墓大部分是民营性质的,存在民营业主为追求高额利润,诱导丧户高消费,让群众认为火化成本很高,不愿进行遗体火化。

    罗铁军告诉记者,我省将人口稀少、交通不便、暂不具备火化条件的地区划定为土葬改革区,鼓励、支持土葬改革区遗体自愿火化,其余全省80%以上的地方都是属于火葬区,要求遗体必须进行火化。

    来源:江西日报 记者邱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