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罚禁烧”的2000万天价罚单是措置乖方

16.10.2015  01:46

  秋收季节秸秆焚烧是产粮大省河南每年都会遇到的问题。今年,河南省尤为重视秸秆禁烧工作,来自官方的消息称,河南省政府今年成立了9个督查组督查禁烧情况,每出现一个火点,省财政扣拨所在地县(市、区)财力50万元。因秸秆禁烧不力,河南10多个县(市、区)政府主要负责人被集中约谈,国家级贫困县太康县更是因此被处罚2000万元。(10月15日,中国青年报)

  因为“禁烧”不力,一个国家级贫困县被处罚2000万元,这绝对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天价罚单”了,这种粗暴的“以罚禁烧”虽然可以在短时间内起到一个震慑的作用,让受罚的市县可以花更多的精力在“禁烧”这件事上,但是“以罚禁烧”真的能够起到一劳永逸的作用吗?我看未必,这种“以罚禁烧”只能说是一种措置乖方的选择。

  要“禁烧”,首先就要弄清楚为什么要烧。河南是产粮大省,产了粮食,秸秆是必不可少的存在,可是现在还没有直接只结出粮食的作物,粮食可以卖钱,而秸秆则无大用处,老百姓只能采取焚烧的方式来解决了。况且不是还有一句古话么,火不烧山土不肥,焚烧秸秆还能够让来年的土地更为肥沃,老百姓可以少买大量的肥料的成本,所以焚烧秸秆就成为老问题了,这么多年以来,想必当地肯定也用过很多种办法来“禁烧”,可为什么一直没有取得好的效果,才是河南省各级政府应该认真总结的经验教训,而不是采取这种粗暴的“以罚禁烧”。

  修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的李冰曾经说过一句话,堵不如疏,要“禁烧”,与其利用“以罚禁烧”这种粗暴的方式来“”,不如选择更好的“”。各级政府可以尝试把目光落到一些高新技术上,毕竟秸秆除了焚烧之外,应该还有更好的处置方法,目前已经在安徽、黑龙江等地投放使用了“炭化炉”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利用“炭化炉”来处理秸秆,可以在焚烧的过程中排放出的木焦油、木醋酸及炭,这是工业、农业、化工及环境等方面的原料,生产中还没有污染排放,这岂不是更好的选择么?

  所以,天价罚单并不是不可取,可“以罚禁烧”只能起到一时的作用,真正要长久的,还是要缓堵为疏,为秸秆找到出路,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秸秆焚烧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