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树市福城社区残疾人康复工作的调查与分析

17.09.2015  19:04

【摘要】社区康复是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战略目标的主要策略,是满足广大残疾人基本康复需求的主要途径,本文以樟树市福城社区为样本,对社区残疾人康复工作进行了调查分析,并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得出四点启示,旨在为完善社区残疾人康复工作 ,实现残疾人在社会生活中的自信、自强、自立 ,为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出一点微薄之力。

【关键词】社区康复 调查与分析 社会支持 启示

一、 调查对象及方法

(一)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以樟树市福城街道福城社区为主,此社区位于樟树市区的东南方向,是本市中心城区之一,小区交通、商贸、信息、文化娱乐都较密集,调查对象具有代表性、典型性。

(二)调查方法

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资料查看及实地考察等方法。同时,为了使调查更全面,笔者也查阅了国内、外相关社区残疾人康复方面的资料。

二、福城社区残疾人基本情况及分析

(一)社区概况

福城社区是2007年成立的一个新社区,位于樟树市区的东南方向,面积大约1平方公里,社区由恒鑫华府、谭家仓住宅小区、鑫隆锦绣城、百佳花苑等6个网格组成,社区内常住居民2121户,5007人,其中残疾人53人,社区设立党支部1个,直管党员29人。社区本着“以民为本,民以社区为家”的原则,立足社区,面向居民,积极提供各种便民利民服务,已开展的服务有:医疗服务、康复训练、用品用具服务、心理辅助、知识普及和转介服务,对重度残疾人开展上门服务,为退休老年人提供诊疗、康复服务等。 

(二)社区残疾人概况及分析

福城社区常住居民5007人,残疾人53人,占社区总人口的1.06%,社区内残疾人详细情况如下表1-4。

福城社区残疾人年龄结构(表1)

年龄阶段(岁)

人数(人)

占残疾人口的百分比(%)

0-14

2

3.8

15-24

7

13.2

25-50

20

37.7

51-60

7

13.2

60以上

17

32.1

从中可以看出,福城社区残疾人主要集中在25到50岁之间,通过调查发现大多后天导致残疾,这与他们的生活、工作有关;15岁之前的有2个,占残疾总数的3.8%,说明现在的家长越来越重视对残疾的预防。

福城社区残疾人残疾类别(表2)

残疾类别

数量(人)

占残疾人口的百分比(%)

肢体残疾

29

54.8

视力残疾

5

9.4

听力言语残疾

5

9.4

精神残疾

8

15.1

智力残疾

6

11.3

从残疾类别表中,可以得福城社区的残疾人以肢体残疾为主,其次是精神残疾和智力残疾,排在最后且数目一样是视力和听力言语残疾,这说明传统的聋、哑、瞎残疾已成为残疾人数中的少数了,而精神、智力残疾人数在增加,因此,随着人们生活压力的不断加大,精神和心理的康复应引起社会的关注。

福城社区残疾人就业状况(表3)

就业状况

数量(人)

占残疾人口的百分比(%)

就业在岗

16

30.2

就业不在岗

10

18.9

有劳动能力未就业

8

15.1

无劳动能力未就业

19

35.8

经过调查发现,福城社区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有34人,占残疾人的64.2%,无劳动能力的残疾人有19人,占残疾人的35.8%,从表3来看,近25%有劳动能的残疾人没有工作,无劳动能的残疾人几乎没一人有工作的,所以,福城社区残疾人就业形势较严峻。

福城社区残疾人文化程度(表4)

残疾类别

人数(人)

占残疾人口的百分比(%)

文盲

0

0

小学

7

13.2

初中

28

52.8

高中或中专

13

24.5

大学及以上

5

9.5

对上述表进一步分析,残疾人文化程度不高,高等学历者少之又少。残疾人文化素质较低,影响了残疾人的康复及就业。

三、福城社区残疾人康复工作与社会支持情况

(一)社区康复工作概况

福城社区始终把残疾人事业作为创建文明社区工作的一项重要标志和民心工程,整合社区资源,不断为残疾人提供优质服务,社区康复工作取了了很大进步,主要做法有以下几个方面:

1、社区残疾人工作组织、制度健全。社区设有残疾人康复服务站,由社区书记亲任站长,并配有四名康复指导员,康复服务站周一至周五每天免费为社区残疾人开放,为社区所有残疾人建表立卡,实行一人一卡制,动态了解他们的康复需求,并提供康复训练、指导及用品用具供应等。

2、社区康复硬件设施不断完善。社区一楼有集民政救助、劳动保障、户籍管理,人口计生服务的“一站式”社会管理服务站,及时快捷地为居民服务;二楼为综合办公区及多功能活动室,设有残疾人康复站、计生室、综治室、图书阅览、棋牌室,居家养老室等,为残疾人提供各种优质服务,其中残疾人康复站面积60多平米,室内有辅助步行器、腰椎牵引机等康复器材。

3、社区职业技能培训个性化。为残疾人免费待业登记、就业介绍、咨询服务。根据残疾的的文化程度及爱好,量身给他们进行职业技能培训,为他们从业提供了条件。通过这些有针对性、有计划性的专业技术培训,利于提高他们的自身技能,进而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真正实现他们在社会生活中的自信、自强、自立。

4、社区残疾人文体活动丰富多彩。近几年,社区成功地举办了多次残疾人乒乓球、象棋等比赛,开展残疾人事业图展、祖国新貌游等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既丰富了残疾人的精神生活,又增加了他们接触社会、融入社会的机会,提高了残疾人的参与意识,增强了残疾人的自信心,有助于心理康复。

(二)社会支持情况

社区的发展离开不社会的支持,尤其是残疾人事业,福城社区康复工作得到社会支持的情况大体如下:

1、党和政府的支持。在申请享受城镇最低生活保障金时,优先考虑生活困难的残疾人,帮助他们摆脱贫困。福城社区残疾人中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者38人,占残疾人的71.4%。国家对社区23名低保重度残疾人发放护理补贴;樟树市政府设立对残疾人的临时救助制度;樟树残联对考取大中专院校的残疾学生每人每学年给予1000-5000元不等学费补助。

2、社区服务组织的支持。社区残疾人康复站将社区有康复需求的各类残疾人逐一登记造册、建档立卡,并印刷了康复训练表发到残疾人家中,指导残疾人开展康复训练;同时,社区工作人员,经常深入残疾人的家庭,运用安慰、鼓励、关怀等方式,消除他们由于自卑、自怜、自我封闭的心理而产生的被社会抛弃的思想,使他们真正感触到自己正在被社会关注。

3、志愿者的支持。社区发动党员、干部、教师等成员组成志愿者队伍,对残疾人力所不及的劳动,残疾人家庭孩子的教育等事务给予帮助。

四、调查得到的启示

通过此次对福城社区残疾人康复工作的调查及笔者工作体会,得出以下四点启示。

(一)加强社区康复工作的管理。在调查中,笔者发现康复档案设置不科学,比如有“残疾状况”又有“残疾类别及等级”,表格填写不准确、翔实;康复器材使用不规范,导致器材损坏,还有残疾人来社区借器材到家中康复的没有办相关手续,之后也没有及时催还,使康复器具越来越少。所以,应规范康复建档,完善对康复器材使用制度。

(二)加大对社区康复工作经费的投入。社区康复经费是残疾人康复工作有效开展的保证,《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工作标准》规定,按照辖区覆盖人口每人每年不少于0.3元安排社区康复工作经费,福城社区总人口为5007左右,社区康复经费应为1502元,该社区残疾人为53人,人均才28元,从中可看出社区康复经费的投入是不够的。同时,社区康复的经费大多是从中央、省、市和县各级按标准进行补贴,但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很多的经费得不到保证,这样就导致很多康复工作很难深入开展下去。

(三)落实社区康复工作“最后一公里”。 残疾人社区康复计划与具体实施往往脱节,刚开始实施还能严格按计划进行,到中、后期就走形式了,达不到预期康复效果。这就要求从开始制订康复计划时就要科学合理并具有可操作性,要和残疾人讲清康复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实施当中,要耐心指导,经常督促训练并及时做好康复评估。

(四)加大对社区康复工作的宣传。在调查当中,笔者了解到残疾人的生活相对闭塞,一方面有残疾人身体、心理自身的原因,另一方面也有社会的因素,同一小区很多正常人不愿意和残疾人交流,更谈不上做朋友,对社区康复不了解,认为可有可无。所以,要加强社区康复政策的宣传和知识普及力度,提高人们对社区康复的认识,促进他们的参与和支持, 营造良好的支残助残社会氛围。

总之,社区康复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康复事业发展的模式,是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战略目标的主要策略,是满足广大残疾人基本康复需求的主要途径,我们相信,随着社会的进步,社区残疾人康复工作会做到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