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歌】做真实自己 过幸福生活

26.06.2016  21:55
  

  小学课本里就学过朱自清的散文《匆匆》,可那时候我们尚不懂离别真正的含义。母校不知不觉便已承载了同学们四(五)年嬉笑怒骂、有苦有甜的青春光景,临到毕业季,才发觉为何古人常叹流年偷换,白驹过隙。

  作为学校一名老师,首先,我对全体2016届毕业生实现梦想、学有所成、圆满完成学业表示热烈的祝贺。离别之际,在与大家共享喜悦之时,我更想与你们分享一些个人人生领悟。

  1978年,我有幸在高考恢复后的第二年进入大学物理系学习,开始漫漫求学之路。由于历史原因,当时的大学条件不尽如人意,但依然聚集了来自社会各界胸怀梦想、渴望念书的学子们。同学中,既有像我一样年仅15、16岁初出校园的小弟小妹;也有年过30,阅历丰富的大哥大姐。老师中,既有德高望重、知识渊博的老教授,也有青春活泼、关心同学的辅导员。在这样一个丰富多彩的大家庭中,我经历了追求知识、探索人生的快乐和困惑,四年难忘的大学生活不仅给了我宝贵的基础和专业知识,也奠定了后来事业和生活发展的基础。

  1982年,我幸运地以优异成绩毕业留校担任老师。兴奋与自豪过后,烦恼也随之而来。年少青涩的我由于缺乏教学经验,即使事先反复演练,但当第一次站在大学讲台上时,还是紧张地说不出话。我开始为自己不懂得如何与同学们打交道,不知如何成为一名好教师感到不安,甚至怀疑过自己是否有能力担得起这份责任,心中很迷茫,一度想到放弃。经过冷静下来后,仔细分析问题所在,虚心请教前辈们,在他们给予的无私帮助、指导下,慢慢地走向了正轨,顺利度过了大学教师的最初阶段。正当以为人生道路一帆风顺,自以为完全符合条件能评上讲师时,由于一些原因影响,最终事与愿违,我年轻的心又一次受到了考验,经历了人生中较大的挫折。幸好,在情绪最低落的时候,恩师始终鼓励和关心我,人生是没有退路的,只有勇往直前,至今,他慈祥的话语还萦绕在耳边。在此,我想对你们说,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与挫折,不要害怕,不用紧张,年轻是你们最大的资本,勇于面对,迎难而上。生活中要学会尊重每个人,要学会与智者做朋友,要学会与年长者沟通,这些经验会帮助你少走人生弯路。

  为了更好地提升自己教学、科研水平,30多岁时我决定读博深造,于是重新拿起各类考研资料学习。但现实往往并不如梦想般美好,毕竟岁月不饶人,学习的内容也总是边记边丢,但没有关系,通过加倍的努力,最后我如愿重新迈进大学殿堂深造。对于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我非常珍惜,整天泡在实验室、图书馆,同20多岁的年轻人一样常常学到深夜。可能是由于高强度的学习、科研工作,我患上了胃溃疡,人也常常失眠...当三年之后的一天,导师欣慰地说:我认为你可以毕业了,那一刻,所有付出的辛劳都化做了喜泪。那一年,我的博士学位论文获得了省级优秀博士论文,我也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作为一名南大人的自豪与自信。回到母校后,我以全新的视野、全新的角度重新开启学术生涯,并取得了一定的教学科研成就。我想对同学们说,当大家踏入社会后,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不断学习、不断追求。现在的社会环境与条件都要远远的好于我读书那会,选择的机会、成功的机会都很多。可以读研、出国、创业等等,相信你们一定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今天,在向你们祝贺的同时,我还想告诉大家,你们在南大寒窗苦读多年换来的不仅仅是一纸文凭,还有知识,能力,经验和成长。最终塑造我们的,是所经历的那些艰难时光,而非浮名虚利。我们所经历的每一次挫折,都会在日后成为支撑前行的力量。

  当我还是一个年轻人时,我单纯的认为成功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美妙,认为成功就是用金钱与地位来衡量的。但时至今日,我对成功的理解是,追求幸福生活,它并不在于大和多,而在于单纯和朴素。只要我们拥有温情的生活和高尚的灵魂,和心爱的人在一起,活得诚实而自信,不管走到哪里,做真实的自己。幸福才是人生追求的最高境界。

  每一个告别的时刻,总显得那么难舍。离别以后,希望同学们不要忘记前湖的山水起伏、烟雨晨曦;不要忘记母校的青葱岁月、质朴深情。无论你在地球的哪个角落,在社会的哪一个位置,都别忘记自己肩上的责任和心中的理想,更别忘记老师们的期望,欢迎大家常回家看看。         

  (作者为理学院教师何济洲)

  • 实习编辑:陈红
  • 责任编辑:范若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