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私塾早起拜孔子上课用四书五经 学费4万

22.10.2013  12:32

早起拜孔子

孔子书院前院

用餐前,先感恩

    杭州龙坞镇长埭村有一个私塾,20个3到15岁的孩子在一起念四书五经,早上拜孔子,饭前念感恩词,日出而学,日落而息。

    记者在采访“在家上学”的孩子时,偶然了解到这个信息,经过辗转打听,终于跟私塾的负责人联系上了。

    这家鲜为人知的私塾,是目前杭城唯一一家私塾,叫孔子书院,以读经教育为主。家长们口耳相传找到这里,开办三年,学生从1人增加到现在20人。

    记者日前驱车前往龙坞镇长埭村,一探这家神秘的私塾。

     每天要向孔子像行礼

    国学痕迹无处不在

    杭州龙坞镇长埭村,有一条去往大山脚的小路,路的尽头是一扇大铁门,被围墙围着。走近了,看到一块“大山脚27号”的门牌,挂在仿城墙的围墙上。

    周围的环境很不错,都是茶园,有点世外桃源的味道。

    记者打电话给负责人,5分钟后,一个戴眼镜的男孩出现在铁门旁,站得很挺拔,双手交叉放在身前,很恭敬的样子。记者想象着,如果男孩穿上汉服,真有点小书童的样子。

    进了院子,山坡上是一幢三层楼房,一楼正中间写着“孔子书院”。院子里分布着一个跳床、篮球场、人工水潭和瀑布。

    一楼的大厅里,正中是一幅孔子像,每天早晨6点半,所有的孩子都会在这里“晨礼”——向孔子行礼。大厅左边是孩子们读经的地方,三排汉朝风格的书桌整齐地摆放在那里。一天当中,孩子们在这里要读经四次,每次读经时间大概一个小时。

    屋子里的墙壁上,挂着很多书法作品,写着“仁、义、礼、智、信”,沿楼梯而上,墙壁上挂的是二十四孝的图画和故事。

    二楼是教室和学生寝室。寝室里是高低铺,学生要在这里从周一待到周五,有生活老师指导他们整理房间、整理床铺。

    主楼边上的几间平房,是孩子们吃饭的地方,每个房间里的墙壁上写着“止语”。

     这里没有考试

    也没人来竞争

    书院最大的两个孩子,一个读六年级,一个读初三。每天,两个人有很多时间是自学。

    读初三的男孩叫姜腾,来这里才1个多月。姜腾的妈妈是做保险的,是她最先了解到有这么一个地方,在暑假时让儿子在这里参加了一个夏令营,当作体验。夏令营之后,姜腾决定留下来。

    姜腾喜欢这里,“我读了《论语》、《孟子》上面的经典语句,很受启发,这些与人交谈、为人处世的道理,是终身受益的东西。

    姜腾在这里学得很快乐,每天读经,抄经,再读读英语,练习一下武术。

    姜腾说,这里没有考试,一篇经文一天可以读个十多遍,也没有人跟你竞争,尽管爸爸反对,姜腾还是决定不回去参加中考了,在这里读上几年,打好国学的底子。

    12岁的杨浙波到孔子书院来,却是爸爸建议的。“刚开始我还不想来,觉得这里会很枯燥,小朋友太小了,跟他们玩不起来。”现在,他已经喜欢上这里了,“不想回学校了,打算在这里一直读到18岁。

    杨浙波的理由是,在孔子书院,没有考试,老师不会因为你背得多一些,就喜欢你多一些;同学之间没有竞争,都在做自己的事。

    杨浙波接受了爸爸的一个理论,叫做“二八法则”,认为学校里学的东西,20%以后在社会上有用,80%是浪费的,没有用。杨浙波说:“为人处世的道理,无论走到哪都是有用的。

    刘成很有礼貌,主动跟记者打招呼。刘成已经是一年级的学生了,他还不愿意离开这里。

    刘成的爸爸在一家公司上班,儿子到这里来是老板介绍的,老板的孩子也在这里。刘爸爸是一个很传统的人,“一个人最主要的素质,是内心有良知,传统文化里有很多积极正面的东西,正能量很足,我希望儿子一直在那里待下去。

    刘爸爸说,他给儿子准备了小学课本,让书院里的老师教,“等他长大了,让他考个国外大学吧!

    1 2 3 下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