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德互颂的政敌

23.06.2015  13:12

  □王水宝

  北宋名臣王安石、司马光,两人同在一朝为臣,且两人都当过宰相,但两人却政见不合,成了政敌。

  王安石,嘉祐三年(1058年)曾向仁宗上万言书,主张改革政治。在宋神宗时升任宰相,积极改革旧制,推行农田水利、青苗、免疫、保甲等新法,以缓和阶级矛盾,发展生产,巩固国防。但却遭到了以司马光为代表的保守派的竭力反对,新法收效甚微,并还因变法而被迫辞职。

  司马光竟在神宗面前与王安石争论,大势渲泄祖宗之法不可变。为了阻止王安石行新法,司马光甚至连枢密副使都坚辞不就,出知永兴军。

  神宗死后,公元1085年哲宗即位,保守派重新得势,1086年司马光担任宰相,新法一概废除。就在这一年,当了仅8个月宰相的司马光便死了。事也凑巧,同在这一年,王安石因新法废除,也忧愤成疾而死。

  可见,在政见上王安石与司马光可以说是死对头,但对私人的道德品行,两人却是从不毁谤,而是相互钦佩,展示了他们一种美好的品格和情操。

  王安石的夫人吴氏,因身体不好,几次劝王安石纳妾,王安石断然拒绝。一次,吴氏瞒着王安石为其选了一个小妾,吩咐她要好生侍候王安石。当小妾来到王安石身边时,王安石惊问:“你是什么人?”小妾回答:“是夫人要我来侍候相公的。”当问清小妾是因家中欠债被卖来的,王安石便要家人王忠送她回去,不但没有要回卖身钱,还送了她一些零用钱。此事被政敌司马光知道了,他十分感动地说:“王安石虽治国固执好功,然品行尚优,堪他人优。”

  同样,司马光也有类似的事。司马光在爷铲释郛州当通判时,太守夫人买了一个漂亮的侍妾送给他,司马光坚辞不要。太守夫人与司马光夫人商量,怕是夫人在身边碍事,不好意思,于是,夫人便找了个借口回娘家去了,走时吩咐侍妾要好好侍奉司马光。到了晚上,侍妾进房,司马光严肃地说:“夫人不在家,你不要进我房来”,即刻把侍妾打发走了。这件事也被政敌王安石知道了,王安石在朋友面前赞扬说:“司马光虽从政保守陈规,而品德还是高尚,吾辈不坏评他。”要诋毁一个人,在政治上取胜,可能还会存着胜之不武的心虚。只有寻觅生活中最痛恨的东西,如男女关系、偷盗等行为,栽在那人身上,就比什么都容易将政敌搞臭。王安石、司马光二人不愧是政治家,他们胸襟开阔,豁达大度,为人方正,品行端方。虽政见不一,但都互相赞颂对方的私德,不因是政敌而互相指斥,正是“情操高尚尚,品质亮晶晶。”由此,让我想起了古往今来那些卑鄙小人,只要双方有点意见或分歧,就耿耿于怀,伺机报复。不但不提对方的德行,甚至连对方的优点也成了攻击的资料,捕风捉影,无中生有,不惜歪曲、夸大,甚至落井下石,非置对方于死地而后快。相比王安石、司马光二人宽广的胸怀和高尚的人格,这些无耻之人实在是龌龊得很,令人鄙夷!

  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无论谁,当官的也好,平民百姓也罢,都应该好好学学王安石、司马光二人的品行道德,做一个光明磊落、作风正派的正人君子。

让协商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
  “培育‘赣事’好商量品牌,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上,政协新闻网
解决烦心事 笑迎高铁来
● 本报记者 熊灵 通讯员 曾志明 谢建春 政协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