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建光:30种房子为何遏制不住高房价?

05.11.2013  11:34

  从早期的房改房、外销商品房、央产房、军产房,到后来的经济适用房、廉租房、两限房,以及“京七条”创造的“自住型商品房”,至少有十七八种住房品种并存于北京普通商品房的体系之外。但这么多创造发明,却既没有遏止房价高涨的走势,也没有改变普通人住房难的困境。其实“自住型商品房”并不稀奇,北京的住房品种本来就琳琅满目—从早期的房改房、外销商品房、央产房、军产房,到后来的经济适用房、廉租房、两限房,一大批名目繁多的住房品种并存于普通商品房的体系之外。华远地产董事长任志强早在2005年就做过统计调查,“光北京就有十七八种,全国得有三十多种”。(11月3日南方日报)

  每发明一种房子,都是想遏制住高房价,但最终都事与愿违,为啥?根本原因,是换汤不换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房子是特殊商品,必须满足公民的最低需求,同时,必须尊重市场规律,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该管的管,不该管的不管,用任志强的话就是,“保障的归政府,市场的归市场。”笔者以为,这是问题的关键点。

  最近,习近平指出,加快推进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建设,要处理好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和市场化的关系、住房发展的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的关系、需要和可能的关系、住房保障和防止福利陷阱的关系。笔者以为,过去我们就是没有处理好这四大关系,总想着走保障与市场的交融之路,结果是不保障,不市场,不伦不类,到是给腐败与权力创造了福利平台。这样的思路必须打破了。房子改革,政府的责任政府担当,要勇敢担当,不折扣的担当,保障公民安居;市场的归市场,坚决不干涉,让看不见的手去调控。

  一位不愿意具名的业内人士还特意指出,“京七条”事实上为部委、央企等建设福利房开了一个名正言顺的口子。虽然这位人士不愿意透露姓名,但是一阵见血,实际上,这还是走的房子管理老路,要不得。事实上,无论是经济适用房、廉租房、两限房等诸如名目繁多的房子,真正发挥效益的并不多,最终是竹篮子打水一场空。不客气的说,这些年房子的调控政策失败的多,成功的少,否则,房子价格就不会如脱缰野马飞奔。

  要遏制高房价,要想解决房子问题,必须换汤又换药,政府承担责任,承担起公民最低保障房的责任,不用名目繁多的房子种类,只要统一保障房就可以了,保障房就是政府的房子,就是公民住的政府房,就是公民房,就是发挥社会功能的,就是满足公民需求的,就是保障公民安居的,就是提供公共服务的。让商品房归市场,政府部门只进行宏观调控。

  过去的改革,我们成功的地方,就是政府该管的管了,不该管的没管;失败的地方就是该管的没管,不该管的瞎管。房子改革也是如此,我们应该反思这些年的房子政策,走出对市场的直接干预阴影,履行好对民生安居的保障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