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立法 惠泽民生

13.01.2014  10:54

  本报记者 魏 星

   编者按 省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和省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将分别于1月19日和1月21日开幕。从今日起,本报推出《民主政治制度建设一年间·迎接省两会专题报道》栏目,记录一年来我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积极履职、参政议政的亮点和重大事件,见证民主进程的印迹,倾听我省政治制度建设的铿锵足音。

  立百姓需要的法,立造福社会的法。

  一年来,新一届省人大常委会共制定法规9件,修改法规5件,批准南昌市法规3件,对2件法规草案进行了一审。

  触摸这份沉甸甸的立法成绩单,我们感受到了科学和民主立法的强劲脉搏。

  广纳民意,推进开门立法

  【聚焦镜头】2013年3月21日,一场集思广益的讨论会正在南昌市进行。省人大常委会会同省政府法制办和省环保厅召开《江西省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条例(草案)》征求意见座谈会。邀请职能部门负责人、私家车主、律师、有关专家等不同群体代表,围绕车辆限行、环保标志发放、机动车尾气检测等5大问题进行了两个半小时的发言和辩论。

  【镜头之外】为了让法规更有针对性和操作性,省人大常委会多渠道倾听民意。此前,该法规草案已经过多次修改,并通过登报、上网等方式公开接受百姓的“拍砖”,征集到500多条意见。最后,经过2次常委会会议审议、多次常委会委员专题调研和专家论证座谈后,这部事关老百姓“呼吸新鲜空气”的条例,在众人瞩目中出台。

  这一年,省人大常委会将民主立法的原则贯穿于地方立法的各个环节,使立法过程变成了一个倾听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的实践过程。不仅如此,省人大常委会把年内计划制定的立法项目公之于众,邀请百姓点题征集新一届人大常委会立法工作的建议意见。

  建项目库,立法更重质量

  【聚焦镜头】近三分之一立法保民生,超三分之一立法护生态。未来5年,我省立法规划更重“精装修”,民生保障、生态环境保护等一批涉及百姓日常生活的立法项目成重点。在2013年12月23日召开的全省立法工作会议上,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公布了新一届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项目库。在项目库94项立法项目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立法项目达30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立法项目达33件。

  【镜头之外】立法为线,民生串珠。从注重数量到注重质量,这是我省人大在立法工作中一次观念的大转变,也是时代赋予的立法要求。一年来,新一届省人大常委会扎实推进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着力发展、着力民生,步履坚定,为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法制保障。

  地方特色是地方性法规的生命力所在。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始终把坚持突出地方特色,提高法规的可操作性摆在立法工作的突出位置。在实践中,省人大常委会着力完善法规立项论证机制,每一项法规在立项时,都要对法规的必要性、合理性进行分析,然后决定是否列入立法机关的议事日程。同时,积极探索多种起草形式,涉及多个部门职责的法规,由政府法制部门或人大专门委员会牵头,组织法规起草班子进行起草;对一些理论性、专业性强的法规,必要时吸收有关专家学者参加起草。此外,还着力完善法规调研评估机制,进一步提高立法质量和水平。

  站位全局,立法促进发展

  【聚焦镜头】为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省人大常委会修订了《江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办法》;为加快我省科技创新步伐,省人大常委会通过了《江西省科技创新促进条例》;为更好地化解医疗矛盾纠纷,省人大常委会还对《江西省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条例》进行了一审……

  【镜头之外】在站位全局的理念下,省人大常委会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积极探索解决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以立法引导先行先试,成为省人大常委会立法工作的一大亮点。

  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负责人表示,要将立法决策与我省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决策结合起来,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必要的、急需的和条件比较成熟的法规,将在省人大常委会得到及时的审议。

  用全局的眼光推动人大的立法工作,以立法服务江西发展是省人大常委会立法工作的根本。细细盘点省人大常委会一年来的立法工作,每一个立法项目都紧紧围绕“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十六字方针来谋划和组织,将立法与促进发展方式转变紧密结合,为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

赣州首开粤港澳大湾区蔬菜直通车
  (记者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日9时30分,上饶之窗
江西今年建设设施蔬菜35万亩
  宁都讯(记者梁健、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上饶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