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慈欣谈中国科幻小说:能养活自己的作家也就两三个

16.09.2015  13:10
原标题:刘慈欣谈中国科幻小说:能养活自己的作家也就两三个

刘慈欣。中新网记者 李卿 摄

中国科幻作家刘慈欣所作的《三体》,近日获得了被称为科幻文学诺贝尔的雨果奖。一时间,科幻文学成了香饽饽。中国科幻文学现状如何?刘慈欣近日作客中新网视频访谈时坦言,中国能够写科幻小说养活自己的作家也就两三个,我们缺少有影响力的作品和作家。

此前刘慈欣曾说过,在中国能够写科幻小说养活自己的作家不多。但他也解释,这并不代表中国的科幻小说作家没钱,而是说钱不是从科幻赚来的。他介绍,中国科幻小说作家群体,是中国所有的作家群体里面学历最高的一群人。“他们中的很多人拥有博士学位,有很好的工作和工资,甚至有的还创业开公司,所以生活对他们来说不是问题。但如果说让他们放弃工作做专业作家,可能就会出现生活问题。

全国能够靠版税养活自己的科幻作家,包括我在内,也就那么两三个吧。”刘慈欣说。“当然现在这种状况也在改善。比如现在的科幻作家,除了作品的稿费和版税之外,还有更丰富的收入来源,比如写一些影视策划、剧本策划,还有给游戏写脚本。

谈及中国科幻小说现状,刘慈欣说,现在处于一种很不成熟的、很边缘的,在市场上也很低迷的状况。“虽然中国科幻小说已经走了一个世纪,但中间充满曲折,曾有过多次中断,一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才慢慢的复苏起来。

我们缺少有影响力的作品,缺少有影响力的作家,我们的作家群体人数很少。

刘慈欣介绍,中国有上万个作协会员,科幻作家也就三十个左右,而美国有上千名科幻作家。另外中国的读者受众人数也很小。“就在我们现在认为媒体都在铺天盖地的关注科幻的时候,在我们认为科幻已经获得过大量目光、大量注意的时候,有一本已经运作了十几二十年的科幻杂志,默默地死掉了,就是山西的《新科幻》,以前叫《科幻大王》。

科幻文学未来面临着很多严峻的挑战,有些甚至是致命的。同时,在快速的变化的社会环境中,科幻文学同时也充满着希望。但科幻的未来我看不清楚,这不仅取决于作家的努力,取决于出版界的努力,更取决于国家文化产业部门的努力,还取决于科幻文学和科幻影视之间良好的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