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科技厅厅长洪三国在2014年全省“科技入园”现场推进会上的讲话

10.12.2014  11:07

江西省科技厅厅长 洪三国

2014年11月30日)

尊敬的谢省长、尊敬的志宏主任,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下午好!

今天召开的全省“科技入园”现场会,是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省实施“科技入园”工程已经八年了,八年来我省立足园区企业需求,服务产业创新发展,现已成为我省科技服务业的一面旗帜。通过实施“科技入园”工程,推进了协同创新,使园区企业创新发展水平显著提升,促进了产业发展升级,为全省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一、 今年全省“科技入园”工作情况

在全省科技战线的共同努力下,去年“科技入园”工程以创新为主线,促进了产业转型升级,服务园区创新发展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1 、服务效益稳步增长。

  “科技入园”现已覆盖全省11个设区市以及88%以上的县(市、区),1至9月,全省143家生产力促进中心的136家通过实施科技入园,为园区企业引进各类科技人才4364人,同比增长40.1%,创新人才向园区汇集,服务总收入达11459.25万元,实现同比增长34.12%;为园区企业联系科研机构2214家,联系专家6372人,分别实现同比增长29.78%和10.51%;为园区企业提供信息服务309392条,同比增长28.76%;培育园区科技型企业1860个,同比增长16.98%;为园区引进国际合作项目44项,同比下降10.2%;为园区企业增加销售收入289.24亿元,同比下降2.49%,增加利税49.57亿元,同比增长6.63%。

2 、成果对接有新模式。

按照“政府搭台、企业唱戏、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配合、科技服务机构参与”的基本思路,围绕全省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广泛动员政产学研用各方力量,大力推进我省技术转移和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省内外科技资源与园区企业需求的有效对接,今年我省分别于8月26日举办了“江西节能环保产业在线科技成果对接会”,9月26日举办了“江西新能源产业在线科技成果对接会”,10月28日举办了“江西(九江)沿江经济带产业在线科技成果对接会”。三场对接会是深入实施“科技入园”工程的一项重要实践活动,是在“科技入园”原有网下服务模式基础上的创新之举;共征集到企业有效技术需求710项,可转化科技创新成果1164项,在线参会总人数达到52541人次,共实现技术对接694次,期间还安排了49家企业和高校科研机构技术转移项目签约和研讨活动,促进了科技成果转化,取得了显著成效。

3 科技金融入园有新突破

今年1月,省科技厅与交通银行开展全面战略合作,交通银行南昌高新科技支行挂牌成立,通过设计科技金融产品,促进园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成长。截至目前,交通银行江西省分行新增支持我省科技企业273户,发放贷款71.26亿元。其中科技支行支持科技企业22户,发放贷款2.615亿元。并稳健推进科技担保,撬动银行资金服务科技企业。截至目前,累计为82家科技企业提供科技担保贷款5.156亿,其中今年为28家科技企业提供科技担保贷款共1.858亿,较上年增长41%。

    4 、推进知识产权入园有新进展

今年我省制定下发了《江西省知识产权入园强企“十百千万”工程实施方案》及工作手册。首批遴选了50名知识产权特派员深入园区、与企业对接,进行知识产权宣传、培训和现场指导,并逐步培养1000名以上的企业专利专员。上半年、下半年分别召开了启动大会和现场推进会,首批评定江西省知识产权示范园区3家、示范企业10家、优势企业30家,给予引导资金支持。目前仅专利过千件的工业园区已达4个,发明专利过百件的一批高新技术企业迅速成长;拥有十件以上专利的企业、大批清零的中小微企业,通过专利创造运用尝到了甜头。

      5 、各地科技入园呈现新的亮点

新余市在实施“科技入园”工程中, 在全省率先创建了“新余市协同创新科技服务引领工程服务平台”,建立数据文献资源服务平台,组建科技创新团队,凝聚科技服务人才资源,为企业解决了工程技术研究资料匮乏的问题,拓宽了研究思路,为企业的协同创新和技术升级提供了极大的助推作用。目前已建有新能源产业园、钢铁产业园、新材料产业园、光电产业园、生物医药食品产业园和现代服务业产业园,为新余市的产业转型升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南昌市落实科技机构入园,服务体系日趋完善,全市16家中心通过聘请科技特派员,强化园区网点服务能力,“科技入园”工作取得了实效。宜春市推进科技项目入园,科技经费大幅提升,近三年共为园区争取各类科技项目263项,科技经费1.8亿元。萍乡市打造一区五园二十个产业基地,重点建设26个专业化创新平台,实时发布企业技术需求和院校最新成果,为广大园区企业和科研机构提供全方位、全天候、零距离科技服务。抚州市积极引导企业与高校等研发机构组建科技协助同创新体,积极推进科技协助同创新,破解产业发展关键性技术难题。上饶市以构建和完善科技公共服务为抓手,围绕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搭建了6个产业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吉安市抓好科技人才入园,引导优秀科技人才向工业园区集中,为园区创新发展提供创新人才支撑。九江市推进科技政策入园,通过上门、上墙、上网等多种宣传渠道,将科技政策传达到园区企业,争取科技计划项目支持,园区企业得到了实在的利益。鹰潭市开展科技金融入园试点,市政府与国信证券签订《金融服务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积极推荐优质企业落户鹰潭高新区发展,推动区内企业在“新三板”挂牌上市。赣州市结合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推进知识产权入园工作,积极构建知识产权信息平台,现已组建了钨与稀土行业知识产权信息平台。景德镇市以“科技入园”为抓手,围绕产学研用一体化,推进了“陶瓷云”科技服务集成平台建设和陶瓷的数字化快速成型及其雕刻系统成果的转化。

二、 科技入园为全省科技事业发展增添了新动力。

通过加强园区科技创新环境建设,有效提升了园区整体创新水平。明晰的政策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及载体建设,项目经费及平台基地,为园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提升了园区整体创新能力,促进了江西高新技术产业及区域经济发展。

1、 创新了体制机制

为面向江西经济建设主战场,促进各种创新要素向园区汇聚,形成推动创新发展的强大合力。我省以企业为创新主体,推进产学研用创新服务体系建设,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为江西区域经济实现创新发展升级提供科技支撑。

一是优化了政策环境。省政府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协同创新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实施意见》,提出了26条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保障措施,列为我省1+N改革系列文件之一。市县综合考核科技创新指数分数由5分增加到7分。二是积极探索企业牵头、市场配置科技资源的运作模式,抓好以企业为主体的协同创新体的试点工作。目前,我省在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锂电与电动汽车、先进装备等5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启动了协同创新体试点工作。2013-2014年安排1.8亿元,以溢价返还、贷款贴息的方式,支持组建18个科技协同创新有限公司,引导企业共投入研发资金21.36亿元,引导比为1:11.8;三是积极探索科技金融合作新机制,与交行省分行开展合作,设立南昌高新科技支行。目前,正在研究设立1000万元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补偿资金。四是推进了科技计划管理体制改革。认真落实国务院11号文件精神,经费投向明确“两个80%”,取消申报限项要求,提高项目支持强度,加强绩效管理及过程监管,积极开展科技报告制度、创新调查制度试点工作。

   

      2 、为争取国家项目经费和平台基地创造了条件

2013年实际到帐的国家科技经费8.4亿元,完成年度目标的1.68倍。今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再创新高,项目数和获得经费数,分别比去年增长16.8%和17.8%,在12个地区基金省份中连续3年名列第一。在争取到的国家级高新区和产业基地方面,数量越来越多:全省有国家级研发平台9个;国家级高新区4家,年底又有1家有望列入国家高新区(抚州);新增4个国家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已实现全省11个设区市全覆盖;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发展到3个;新获批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示范基地3个。

    3 、加强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半导体照明等新兴产业关键生产技术及装备取得突破,产品附加值不断提高,产业链不断延伸。今年初全省7个委厅局通力协作、制定了《关于加快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二十条措施》,含金量高、可操作性强,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速。现在全省高新技术企业达到635家,今年还将新增300家左右。据不完全统计,今年1-9月,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1105.8亿元,同比增长11.7%,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24.2%,其中光机电一体化、电子信息和生物医药、医疗器械三大领域超过80%。农业和社会发展科技创新有新突破,支撑作用增强,培育水稻、油菜等农作物新品种100多个,选育出油茶新品种50多个,亩产油量由5公斤提高50公斤;科技惠民计划惠及人口120万,污水处理技术被联合国列入示范推广项目,研发平台及承担大项目增多,产业共性关键核心技术的联合攻关和集成应用加强,研发能力逐步增强。据不完全统计,今年1-9月,全省专利申请和授权分别为15489件、9365件,同比分别增长30.3%、24.1%。今年,全省新认定高新技术载体13个,其中:省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7个,省科技企业孵化器6个。

4 、稳定了基层科技队伍

科技入园”的关键是充分发挥生产力促进中心的优势和作用,把“中心”作为“科技入园”的主抓手、桥头堡和主力军,既强化了基层科技,又稳定了基层科技服务队伍。围绕提升县域科技服务水平,由县(市、区)科技局组建的生产力促进中心,两块牌子,一套人马,为县域主导产业发展提供服务,创造了条件。中心立足服务“一县一业”,推进了全省基层科技服务工作的全面展开,目前已形成了县(市、区)级生产力促进中心服务网络。通过实施“科技入园”,基层科技人员有为有位,全省绝大部分区县级科技队伍得以保留。

目前,全省县(市、区)生产力促进中心达108家,占全省中心总数的75.52%,成为全省“科技入园”服务体系中的重要力量,为我省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服务保障。     

三、开拓创新思维,谱写“科技入园”新篇章

八年来,以创新发展为主线,“科技入园”的服务内容不断丰富,服务形式日趋多样,服务效能得到提升。下一步,我们要继续开拓创新思维,做好“科技入园”的推进工作。

1 、完善“科技入园”创新服务体系

积极探索组建行业(专业)性战略性新兴产业生产力促进中心,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新发展,既可增强我省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研发能力,又提升了生产力促进中心整体发展水平,这对于推动科技服务业的发展,促进全省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继续发展县域专业性生产力促进中心,构建以县域专业性中心为基础,以战略性新兴产业生产力促进中心为主抓手,结合综合性中心,三位一体,省市县(市、区)三级,上下联动,综合性与行业(专业)性协同配合的科技入园创新服务体系,完善全省区域创新体系建设。

2 、推进“科技入园”覆盖全省园区

加强“科技入园”工作,提升服务园区企业、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力争“科技入园”工程覆盖全省各类园区和特色产业基地,争取在全省94个省级工业园区都有一个生产力中心入驻,以支撑园区企业、产业创新发展,提升我省园区整体创新水平。

3 、加强企业技术创新基地建设

企业技术创新基地(平台和载体)是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基础,是推动企业成为创新主体的重要载体,是激活创新资源的重要措施,是加强创新成果不断转化的有效途径。省科技厅2015年将以平台和载体建设为重点,通过引导和支持企业研发平台和载体建设,进一步强化企业创新意识,加大创新投入, 加快提升我省企业创新能力,实现产业升级。

同时,通过汇聚整合全省各中心现有“科技入园”服务资源,构建一个全省统一的“江西科技入园创新服务平台”,实现资源共享,服务共担。突破时空界限,实现全省科技服务一网通联,共同解决全省园区企业创新需求问题,实现网上科技成果在线对接服务。利用统一平台网络化服务,精简服务程序,提升服务效能。

4 、做好统计工作提供管理依据

进一步健全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入园”统计体系,实行生产力促进中心与“科技入园”并举的统计制度,创新管理机制,为实现对全省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入园”的动态管理提供依据。

5 、加强总结提高树立先进典型

继续实施一年一度的全省“科技入园”现场会制度,相互交流和学习“科技入园”的先进经验,加强对全省“科技入园”工作的总结,不断提高“科技入园”服务能力,依托典型引路,表彰“科技入园”工作的先进集体和个人。

6 、加强联盟建设形成资源合力

指导全省生产力中心加强联盟建设,根据各自业务形成联盟集团军作战。对于不同的行业中心、区域中心、国家级示范中心、省级示范中心,均可采用联盟的形式,为某一行业、区域服务。通过联盟的形式,汇集资源,形成资源合力,强化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入园”服务能力。

7 、探索创新模式丰富品牌内涵

在现有基础上继续探索“科技入园”新的服务模式,提升服务效能,扩大服务内容和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方式(包括服务体系和管理制度)不断丰富“科技入园”的内涵,形成具有江西地方特色的“科技入园”品牌,让“科技入园”在赣鄱大地上结出丰硕的成果。

科技支撑发展,创新引领未来。让我们大家携起手来,高擎创新旗帜,以习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围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促进成果转化,推动创新升级,开创我省科技服务业发展的新局面,谱写“科技入园”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