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部火炬中心主任张志宏在2014年全省“科技入园”现场推进会上的讲话

10.12.2014  11:07

国家科技部火炬中心主任张志宏

2014年11月30日)

尊敬的谢省长、同志们:大家下午好!

非常高兴也很荣幸参加这次在新余举办的“科技入园”现场推进会。刚才,洪厅长对全省过去一年实施“科技入园”的工作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和对下一步工作进行了系统的部署,听后,我深受启发。江西省科技厅为这次现场推进会进行了认真的准备。我也认真阅读了他们为会议准备的交流材料,我深深感受到“科技入园”已成为江西科技工作的一个品牌。科技部领导对江西省推进“科技入园”工作一直以来都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对“科技入园”工作不断取得进展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高度评价。

江西省自2006年实施“科技入园”工程,迄今已有八年,一大批科技服务机构深入江西省各类园区、特色产业基地,汇聚整合创新要素资源,大力推进科技协同创新,为园区企业、产业创新发展提供了高效便利的一站式服务。八年的实践证明,“科技入园”是强化科技服务的现实举措,是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有效抓手,是促进发展转型升级的现实需要,是破解当前科技重点难点问题的重要突破口,为江西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江西以生产力促进中心为依托,从“科技五入园”(科技机构、政策、项目、服务、人才入园)到“科技七入园”(科技机构、政策、项目、服务、人才、金融、知识产权入园),从建立“一网两库三台账”(科技信息网、项目库和专家库、全区企业基本情况及需求和“科技入园”工作服务台账)到推进组建“协同创新体”,从五种服务模式(“中心+企业+平台”“中心+孵化器+平台”“中心+行业”“中心+产业”“中心+企业”模式)到创新“网上成果对接服务模式”,江西顺应时代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不断赋予“科技入园”新的服务内涵和模式,在着力推进协同创新、服务广大园区企业的同时,重点服务江西科技新“六个一”工程的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实现“科技入园”的提档升级。

江西“科技入园”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园区各类工业企业。江西有94个工业园区,入园企业9000家,园区产值占全省工业的80%以上,占江西工业总产值的绝大部分。现在,随着我们国家工业的发展,产业集群化,所以,我认为我们把94个工业园区的工业搞好了,江西的工业基本就搞好了。因此我们必须也能够把“科技入园”这篇文章做好。 

一直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也是高度关注江西的“科技入园”工作。2010年7月7日十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国务委员刘延东同志对江西“科技入园”做出重要批示,她说:‘科技入园’的经验很好。在今后评估省级高新区升级工作中,可加大科技成果在开发区落地情况的权重,从政策上引导、推进科技成果转化。” 2010年7月13日,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也批示;“江西‘科技入园’的经验值得借鉴。”他特别要求国家科技部高新司深入调研,认真了解”科技入园”的情况。进一步发挥好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在促进成果转化、高新区建设和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在每年的两会期间,科技日报都会刊登科技入园新动态、新举措的文章。由此可见,江西“科技入园”已在全国形成具有影响力的“江西品牌”,科技部也在全国其他地方推广江西“科技入园”的工作经验。

科技部关于生产力促进“两服务行动”,第一是服务产业园区和产业集群,这一点就是受到江西“科技入园”启发;第二点是服务地方科技工作,也是得益于各省在这方面的相关实践。通过生产力中心进入园区,服务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有效整合了全省各类科技资源和创新要素,落实高企认定、政府采购、人才政策、金融支持等一批科技政策,逐步完善全省企业的创新产业链,形成产学研、产业联盟等模式,着力提升全省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能力,极大地推动了江西省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实践证明,通过实施“科技入园”工程,强化了科技环境建设,促进了科技与经济的结合,促进了园区企业的创新发展,大大提升了基层科技服务能力。我们欣喜的看到,科技入园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规范的工作模式。下面,我也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对于“科技入园”工作的几点体会:

一是“科技入园”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近年来,江西的高新技术产业呈现了一些新的亮点和新的产业。比如,江西的光伏产业园。和其他地方不同的是,我们从前端的硅料生产到后端的封装,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江西的半导体照明,发展也非常引人注目。2010年,新余高新区升级为国家高新区;江西的LED工程中心升级为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2010年初,国家在评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的时候,宜春的锂电新能源、新余的螺杆膨胀动力机、吉安的风电设备等等,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江西的半导体照明还被认定为全国唯一的国家工程中心,也都是近几年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方面江西发生的变化。因此,可以这样说近三、四年江西的高新技术产业和前二十年相比,有一个质的飞跃和令人深刻的发展。所以说江西“科技入园”促进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是很确切的。这些都与江西近几年实施“科技入园”,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分不开,为江西取得这些资质、这些牌子,奠定了很好的基础。现在国家科技部讨论新能源,专家们不约而同就想到了新余。谈到其他项目,我们江西的很多高新技术产业也开始进入专家的视线。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入园”,没有“科技入园”,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的建立、传统产业升级改造,都不会发展得这么快。

二是“科技入园”已经成为加强基层科技工作的社会品牌。 据我了解,到目前为止,江西省全省共成立了143家生产力促进中心,其中136家中心实施了“科技入园”工作,102家是区县级生产力促进中心,江西区县级科技局和生产力促进中心采取一套人马、两块牌子合署办公,不增加编制也不增加人员,能够更加灵活的开展工作。所以我认为江西通过加强生产力促进中心的工作,稳定和保留了一批基层科技队伍,并且让基层科技人员有为有位,这是“科技入园”的一个很大的成绩。

科技入园”既强化了基层科技,又推进了基层科技服务队伍建设。围绕提升县域科技水平,“科技入园”立足“一县一业”,支持区县生产力促进中心提升服务主导产业的能力,加强服务基层设施和条件建设,推动了基层科技工作的全面开展,开辟了江西省基层科技工作新领域。

三是“科技入园”促进了江西省科技服务体系建设。 这些年,我国的科技服务体系发展很快,但总体上仍属于发展的初期,新形势下,我国科技服务体系的发展面临很多机遇和挑战。今年10月9号,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对新时期加快推动服务业发展做出新部署,对加快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提出了新要求。目前,全国生产力促进中心有2500多家,如何发挥这些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作用,我认为“科技入园”就是一座桥梁。通过“科技入园”的方式,引导生产力促进中心入驻产业园区,为园区企业、产业的创新需求提供便利高效的全方位“一站式”服务。通过这几年的发展,江西全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从业人员已达到1800多人,形成了省、市、县相结合的生产力促进中心服务体系。生产力中心不但支持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同时通过“科技入园”也实现了自身机构的健全和发展。根据省科技厅的统计,14年1月-10月江西省生产力中心自身的服务收入达到了1.28亿元,应该是这是生产力中心专业化、市场化能力不断提升的一个具体的表现。

四是“科技入园”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有力体现。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当前,新一轮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我国科技工作正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党中央国务院对科技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因此要大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以全球视野谋划来推动创新,要牢牢把握新时期科技改革发展的战略任务。“科技入园”工程按照党中央和科技部战略部署,坚持体制机制创新,大胆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科技服务业的新业态,切实推动江西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在江西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的基础上,“科技入园”组建的协同创新体以大科技、大产业、大协同、大市场的理念,用协同创新、协同管理的方法,以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核心,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吸引省内外各类研发资源和创新要素,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实体,实现产业、企业、项目、平台、团队、基地一体化和政府、市场、政策、金融、资本、社会投入一体化,最终实现江西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式向创新驱动转变。

同志们,“科技入园”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中还有很多值得全国很多地方学习和借鉴的,今天参加这次会议,让我也学到很多体会,希望你们认真总结经验,把好的经验和做法总结出来,我也深信,坚持不懈地推进“科技入园”这一品牌工程,对于江西的产业升级、江西的科技水平提高、江西的转变发展方式,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也能为全国做出示范。火炬中心主要负责推进高新区、特色产业领域、高企认定以及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引导基金以及技术转移工作。今后,火炬中心将继续积极关注支持江西的科技创新工作,特别是“科技入园”的深入实施,一会儿谢省长将会对科技工作和“科技入园”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让我们携手为江西实现更快更好地发展作出我们贡献!最后衷心祝愿江西“科技入园“工作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