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海云工程”项目服务乡村医疗开花结果

26.11.2013  20:15

  中新网福建宁德11月26日电 (记者 孙自法 吕巧琴)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赤溪镇夏村村卫生室,年轻的村医吴明容打开“便携式全科医生工作站”手提箱,为一位村民量血压、测心电图……不到10分钟,一位就诊村民就顺利完成一次基础体检,并更新了他的健康档案。

  吴明容说,“便携式全科医生工作站”对乡村医生非常实用,既方便上山下乡、走村串户的出诊,还能在遇上疑难杂症时,将患者症状信息通过网络及时上传大医院进行远程会诊。夏村的村民称,“看病再也不用大老远上城里去,省时省力又省钱”。

  得到基层村医和村民好评的“便携式全科医生工作站”,就是受益于中国科学院“全民低成本健康海云工程”(“海云工程”)的海终端设备系统。“海云工程”由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中科院深圳先进院)负责研发与推广,包括健康云平台和海终端设备两大系统,旨在为全民提供低成本、高科技、信息化、多功能的医疗卫生服务,解决基层民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推动中国医疗改革进程。

  海终端设备集成运用适宜的医学影像、生物、电子、信息等技术,可提供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血压、血氧、体温、脉搏、呼吸、视力、耳鼻等几十项全科健康检查诊疗项目,并兼有电子健康档案、公共卫生、慢病管理、电子处方、医保结算、音视频远程协助、乡村医生智能辅助诊断等基层常用的信息化功能。

  海终端设备背后连接的健康云平台,则利用超级计算、云计算等关键技术,实现区域医疗卫生数据共享、业务协同,可与医院信息化系统兼容并无缝对接。该平台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为核心,建立国家、省、市三级卫生数据中心和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基础库,与医保信息库、医药信息库、人口信息库实现互联互通,构建以居民为中心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宁德市官员介绍说,该市于2011年8月引进中科院“海云工程”项目并开展试点示范,两年多来成效显著:一是对基层常见病、多发病起到“早发现、早治疗”作用,为实现“小病不出村”、“大病早发现及时转”目标奠定了基础;二是乡村卫生室诊疗功能明显改善,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误诊情况的出现;三通过对村医进行联合培训,极大提高村医的诊疗水平和信息化水平;四是通过项目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的应用,加强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进一步完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到2014年底,宁德将在全市实现乡村两级“海云工程”项目全覆盖,强化项目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的作用,做好村民疾病筛查工作,完善所辖村民的电子健康档案。同时,将“海云工程”项目设备专业技术操作培训与常规乡村医生培训相结合,提高乡村医生整体素质与医技水平,增强村卫生所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进一步完善信息网络建设,加强“海云工程”项目与基层卫生信息网络的互通互联,实现与上级优势医疗资源的整合利用。

  据悉,包括福建宁德在内,“海云工程”现已在广东、上海、甘肃、新疆、青海、内蒙古、四川等20多个省区市建立3000多个基层医疗示范应用点,覆盖人口逾4000万,直接受惠民众超过600万人。

  中科院深圳先进院透露,在中国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的社会背景之下,针对家庭健康管理、居家养老等迫切需求,“海云工程”目前正在探索推出基于三网融合的“低成本家庭健康管理示范项目”,以推动低成本健康服务进入千家万户,未来能真正实现个性化的“家庭健康管理”服务。(完) (中新网江西新闻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