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旬老太连续7年义务清扫公路 称为锻炼身体(图)
▲刘正明老人正在清扫公路
沙坪坝区歌乐山镇金刚村硝厂坪社有一条约1.2公里的乡村公路,这条路是当地村民出行的交通要道。因为一位年近九旬的老人7年来的努力,这条路上一年四季都不见一点垃圾,被当地人誉为最美乡村公路。
每天吃了早饭就扫地
13日上午,重庆晚报记者来到这条乡村公路,只见道路两旁路树成荫,路面干净整洁,就连公路下的排水沟都没有一片落叶。不远处,89岁的刘正明正拿着一把扫帚,一点点清理路面上被大风刮下的树叶。刘奶奶是璧山区人,年轻时嫁到了金刚村。现在刘奶奶一家人就住在公路边,她告诉记者,每天上午6时就起床,吃过早饭就拿起扫把,到公路上扫地。
“2008年我们一家农转非,房子就在这条马路边。”头发花白的刘奶奶说,“种了一辈子的庄稼,那年开始突然就不种了。我整天在家里看电视,和邻居吹龙门阵,日子过得很无聊。”就在2008年,这条乡村公路得到了彻底改造,修成了柏油路并连接到319国道。随着经济的发展,路上通行的车辆越来越多,路上的垃圾也越来越多。
“看到垃圾越来越多,我开始忍不住去捡,后来就变成了扫。”刘正明说:“我都80多岁了,整天没事干,这么活着也是浪费粮食。不种地了能做点啥?把公路打扫干净,证明我活着还有用,这就是我的想法。”
自费买工具不收报酬
刘正明买来大扫把、镰刀等工具,每周对公路做至少3次的整体清洁,每天她还会沿路查看路面保洁情况。“我也记不清每天要做几小时,沿路查看几次。”刘奶奶仰头想了想说,做一次整体清洁,要从早上7时扫到中午12时才能回家。她经常在路上走,看到有垃圾就扫,看到有杂草就清除。如果路过的车辆或行人随地丢垃圾,她一定会毫不客气地上前教育一番。
刘奶奶扫公路一个月就要花18元买两根扫帚。“刚开始有人不理解,说老人家有每月1200元的社保金,为什么要找罪受?”刘正明说,“我不是清洁工,也从来没有把扫公路看成是找罪受。这是在锻炼身体,看到路面干净整洁,大家都高兴。”
刘奶奶的邻居夏玲说,刘奶奶自掏腰包买工具,扫地还不收一分钱,最初的确让邻居很不理解。“附近一个政府机关曾经出70元一天的价格,聘人来为公路做保洁。好多人干了几天就没做了,因为车多垃圾多。”夏玲说,“她从没有过半句怨言,在路上看到一根杂草,也要捡起来丢掉。”
“钱可以让人过得更轻松,但我觉得钱只要够用就行了。做啥子事都讲钱,活起也很累的。”刘奶奶笑着说,“别人路过的时候,说一句这条路好干净哦,我就知足了。”
感动邻居集体清洁路面
“我娃儿和邻居都劝过我,说我不年轻了,尽量不要去扫公路,有危险。”刘正明说,“7年来摔过两次,还被马蜂蜇伤过,但是只要还能动我就要继续扫下去。”
63岁的邻居苏文秀告诉重庆晚报记者,去年夏天,刘正明在扫公路时,突然被从树上飞下来的马蜂蜇晕了,医院住了一周。令刘正明惊喜的是,她出院回到这条她熟悉的公路上,发现路面干净整洁得和她离开之前一样。原来,刘奶奶受伤后,每天都有邻居自发去扫公路。从此,大家出行只要看到有垃圾,都会去捡。
“刚开始我们确实觉得老人傻,公路又不是自己家的。”苏文秀说,“但是年复一年下来,除非她生病或者下大雨,每天都能看到她在捡垃圾、扫地。她的事迹确实触动了我们,89岁的老人都能做到,我们有什么理由做不到?”
金刚村主任谢建告诉记者,从今年开始,金刚村聘请了6人对全村沿线20公里的公路做保洁,并且号召全村村民向刘正明老人学习,共同维护周围环境卫生。“创建卫生文明城市,光靠政府行动是不够的。”谢主任说:“每一个身在其中的市民才是卫生文明的核心力量,创建卫生城市需要全民参与。” 首席记者 郝瑶 记者 刘润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