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世杰:医疗骗局让医院蒙羞

26.03.2014  15:56

  约定的人流手术标价880元,但最终一个手术变成三个手术,花费竟超万元——尽管骗患者多花钱已成过街老鼠,但目前仍有不少民营医院还在玩这套把戏坑人。民营医院广告虚假、过度治疗的问题真成了一个治不好的顽疾?(新华网3月25日)

  医院是救死扶伤的地方,而医生则被誉为“白衣天使”,受人尊敬,然而有些民营医院却打着治病救人的幌子,蒙骗消费者,乘机骗取钱财,在医患关系紧张的今天,这种行为无疑加剧了两者之间的矛盾,无形中使医患关系进一步恶化,而最终损失的还是患者的利益。

  在国家政策的鼓励下,越来越多的民间资本进入医疗卫生行业,民营医院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这样的环境下,民营医院非但没有履行其应尽的义务,反而倒行逆施,将医生与医院的职责抛之脑后,眼中只有经济利益。把医院当成用来盈利的场所,将患者当成赚钱的工具。这种行为不但与医生的身份不符,而且还将患者的生命置于非常不利的境地,扰乱了正常的社会秩序。而患者是如何上当受骗的?产生如此乱象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由于激烈的竞争,一些民营医院绞尽脑汁想出了各种促销手段来吸引患者的注意,虚假的广告铺天盖地,不惜血本,甚至一些报纸上也出现了此类广告,再者就是雇佣“医托”,对患者进行蛊惑式的宣传和欺骗,诱导患者就医。由于一些患者对就医程序不甚了解,很容易陷进其中的圈套。一旦进入,医院便会借口各种理由,对患者进行捆绑式医疗,最终导致一个小手术几百元变成几个手术花费上万。

  而面对如此乱象,监管部门又在哪里?显然他们没有将责任落实到位,其职能缺失是导致乱象的一个重要原因,社会方面又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这就给了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要想杜绝这种医疗骗局,就需要社会各界携起手来,法律,自律,他律三者缺一不可,同时患者也要提高警惕,遇到类似事件要善于利用法律的武器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媒体也要负起社会责任,不刊发此类广告,才会让这种骗局无所遁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