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垚烽:问责程序太随意,免职才会跑“马拉松”

08.05.2014  11:49

  湖南省隆回县质监局原局长许又展被副局长李志龙实名举报,2013年11月邵阳市纪委调查后,建议市质监局对许又展免职处理。但邵阳市质监局和湖南省质监局在落实这一免职建议时,经过160余天层层“报批”后,才走完“免职”程序。此事因而也被网友称为罕见的官员免职“马拉松”。(5月7日《法治周末》)

  免除个科级官员的职务,居然走了160多天的“程序”,其速度之慢令人咋舌。而之所以会这样,要么是程序本身有问题,要么就是相关部门压根不想免他的职,从而才会搬出所谓“冻结编制”的借口。但正如举报者质问的,难道冻结编制就不反腐了吗?退一万步讲,就算免职程序过长过慢“情有可原”,但至少应该及时换人吧。怎么还能够让许又展“带病”继续主持全局的工作?

  所以,相比“冻结编制”云云,我更愿相信邵阳市质监局副局长何育新的“动机说”,那或许才更贴近真相。毕竟,在不少官员的思维里,没有纯粹的反腐,只有权力争斗下的互挖墙脚,因此动辄喜欢问个“反腐动机”。有了这样的心理预设,便不难理解为何有些地方将免职作为敷衍舆论的借口,用问责来保护出事的官员。就像这一次,虽说经过160天的“马拉松”,许又展终于被“”了,但转眼又异地调任邵阳市质监局离退科任主任科员。如此睽睽众目之下的权力腾挪,无疑是在公然挑衅公众的情绪和律法的权威。

  更何况,邵阳市纪委对于许又展的调查结论本身就是值得商榷的。要知道,根据李志龙举报的内容,无论是公款送礼还是报销水电费和领取纪检监察津贴,都不仅仅是个违纪违规的问题,至少还涉嫌滥用职权、贪污等犯罪。比如滥用职权罪的立案标准是“造成公共财产损失20万元以上”,而许又展“走访”领导的开支据说每年就达20多万元,可为何如此明晃晃的犯罪行为,到最后却愣是没有“调查”出来?是举报人说的不够仔细,调查人员玩睁眼瞎,还是目前的相关制度给了官员“合法侵占、挥霍公款”的权力?

  最近,“中纪委通报违反四风案例,其中九成为乡科级”的新闻引起舆论热议。诚如多数网友所指出的那样,尽管从危害上讲,“老虎”比“苍蝇”大多了,但由于“苍蝇”数量众多,而且就在群众身边,所以很多情况下,其对于社会风气的毒害,对于纲纪法统的破坏甚至还大于“老虎”。因此,有必要像盯住“老虎”一样高度关注“苍蝇”。遗憾的是,许又展事件提醒人们:打虎不易,拍苍蝇也难。

  如何稳、准、狠地打中拍死每一只“苍蝇”,我想除了加大对于官员的监督力度,规范问责程序同样必须加紧。那种当场撤职的“广场政治”固然不足取,但像湖南质监系统160天才免除一局长职务这样的“拖延症”,危害无疑更大。

  基于此,有必要呼吁更高一级的纪检部门介入此事,彻底查清盘踞在湖南质监系统的种种问题。否则,硕鼠不除,还怎么开展正常的工作。别忘了,许又展所在的系统负责的可是产品质量监督,而这,不正是当下百姓最关心的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