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税务报:瑞金:苏区人民的盼望和追随

29.10.2016  22:05

      江西瑞金,红色故都,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之一。在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笔者跟随中外青年学者交流团,参观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重温那段波澜壮阔的光辉岁月。

        千绳万草寄深情

        纪念馆里,“千绳万草寄深情”雕塑吸引了笔者的目光。雕塑展现的是当年瑞金农民陈发姑和婆婆打草鞋的情景:身倚门框,脚踏门槛,一边编草鞋,一边眺望村口,望眼欲穿。青丝白发,门槛上磨出一弯深深的凹印;蒲草如丝,她的身后整齐地摆放着75双草鞋。

        讲解员介绍,陈发姑出生在瑞金石水乡下山坝一个农民家庭,两岁时,父亲把她送给穷苦人家朱家的独子朱吉薰做童养媳。两人青梅竹马,陈发姑19岁时,他们结成夫妻。1931年,陈发姑动员丈夫参加了红军。1934年,第五次反“围剿”失利,陈发姑的丈夫跟随红军开始长征。临行前,发姑对丈夫说:“是我让你参加红军的,我一定会等你回来!”丈夫走后,她饱受生活的磨难,但始终坚守诺言,挺过敌人的折磨,顽强地活了下来。从丈夫参加长征后,陈发姑每年编织一双草鞋等待丈夫归来,可直到新中国成立,她的丈夫仍然杳无音讯。有关部门调查,也没有确切的消息,认为她丈夫可能已牺牲。但陈发姑始终坚信丈夫没有死,一定会回来。

        直到2008年9月,115岁的陈发姑老人在睡梦中安然逝去,留下75双草鞋成为坚贞爱情的见证。

        八子参军共赴国难

        在纪念馆的展柜里,静静地放着一份珍贵的《红色中华报》。报纸已残缺不全,但它报道的故事却让人动容。1934年5月30日《红色中华报》第三版上的消息《八弟兄一齐报名当红军》是这样报道的:“下肖区七堡乡第三村有一户农民,共有弟兄八人,在这次动员中,他们八弟兄中,有一个很勇敢地报了名当红军。但是后来他们和邻人谈话的时候,却听见邻人说:‘你们八弟兄只去了一个当红军,这倒也没有什么稀奇’,所以他们便全体报名加入红军,日前他们已集中到补充师去了。”八子参军是当年中央苏区扩红、苏区人踊跃参军的真实典型。杨荣显夫妇当年是瑞金沙洲坝下肖区七堡乡第三村农民,在五次反“围剿”期间,将8个儿子全部送上了前线,后来都牺牲在反“围剿”战场。电视连续剧《红色摇篮》里送8个儿子参加红军的老人原型就是杨荣显。

        八子参军是瑞金儿女支持革命的缩影。据统计,当年瑞金24万人,有11.3万人参加革命,青壮年参军参战,少儿参加儿童团,妇女参加洗衣队;有5万多人为革命捐躯,其中1.08万人牺牲在长征途中,瑞金留下姓名的烈士有17166名。

        红五星花儿永相随

        在纪念馆旁边的瑞金中华苏维埃纪念园,讲解员讲述的另一个故事更催人泪下。

        红军长征走后,留在瑞金苏区的红军家属,日思夜盼着亲人。有5个要好的姐妹商量着要去追赶队伍,去找自己的恋人、丈夫,或哥哥。于是她们向亲人借钱,甚至变卖家产,带着“跟随亲人闹革命,誓与红军共生死”的愿望上路了。

        循着红军长征的路线,她们走走停停,一直走了几个月,始终未见红军的身影,看到的只是国民党军队。5个在艰难行程中变得如同乞丐的女人,并没有引起国民党军队的注意,她们在枪声中躲躲闪闪,从红军踏过的土地中翻出草根当口粮,从红军渡过的河里捧水解渴,甘之如饴。

        一路上,她们互相搀扶着,坚定地朝老乡指引的红军行进的方向走去。路越走越长,她们越来越虚弱,最后5人都不幸倒在长征路上。

        “雁阵儿款款花种子落,队伍上的哥哥哟请你回头望一望……”而她们朝思暮想的红军阿哥,却永远不知道:自己在长征路上留下的脚印,也叠印着追随他们的亲人的脚印;自己在长征路上留下的鲜血,也交汇着追随在他们身后的亲人的鲜血。

        “红五星花呀,开放在若尔盖草地上,圣洁的露珠儿,滚动着早晨千百个太阳……”这是后来一位诗人重走长征路听到这个故事后,深情地写下的一首诗。

        一件件凝结在纪念馆里的往事,一帧帧定格成照片的瞬间,一篇篇雕刻成文字的精彩,形成了关于长征精神的集体记忆——理想、信念、意志、勇气,这不正是我们一直在寻觅的精神路标、引领我们的事业走向胜利的强大力量吗?